美文网首页职场拾遗历史有意思
【读鉴】曾国藩的脱胎换骨

【读鉴】曾国藩的脱胎换骨

作者: 话事的V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22:46 被阅读221次
    水激石则鸣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秋瑾

    1.三十而立的曾国藩

    古语云,三十而立。

    孔子的原意,到了30岁,就要做事合于礼,言行都很得当。于我理解,大概应是达致“立身、立业、立家”。

    • 立身,就是可以一个人独立承责,独立面对生活一切。
    • 立业,有个事业方向,有一技之长,有谋生技能。
    • 立家,则是成立家庭。不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从此后需要对家人、家庭、社会负责了,从个体责任,变成了社会责任。

    这个规律,用在曾国藩上最合适不过了。20多岁的曾国藩,一个人独创北京城,先后结婚、考上研究生(翰林院),立业、立家了,但一直没有立好“身”——找到人生方向。所以,在北京翰林院期间,像我们现在的“研究僧”一样,在应付完基本的学业后,就整日游玩厮混、和同事同乡斗嘴,顺便好点色,甚至闲得无聊的时候,还跑去菜市场看官府砍首示众。

    不过,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在30岁的时候,幡然醒悟,浪子回头,开始干“立身”的事儿——也就是立志于做圣人

    就这点上,曾国藩比王阳明就差远了。王阳明是在小孩的时候,就立志于做“圣人”。但今天,我们作为后人,再回看百年前的曾国藩在30岁的这个发愿,恐怕真是其人生的最重要分水岭,即使再晚,也是我们所难以能及的。

    2.曾国藩的成功可以复制

    曾国藩的前30年,并不是很成功,起码也是平平;与其后半生30年纵横宦海相比,前者真是寒碜。

    甚至于,“缓”“慢”乃至“笨”,一直是困扰少年曾国藩的主线,举两例:

    • “笨”的故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家家户户都闭门睡觉了。这时却还有一个小孩在那里摇头晃脑的背书,而他的床下有个“梁上君子”正在等待着这个小孩快快把书背完去睡觉,他好进行他的“大业”。
    可是一个时辰过去了,又一个时辰过去了。这个小孩的一篇《醉翁亭记》还是没有背下来。床下的人听着听着睡着了,小孩依然在那里不停读,不停地背,可是还是背得磕磕巴巴。又过了一个时辰,床下的人已经睡醒一觉了。眼看已经过了大半夜了,这个小孩还是不会背。
    这个小偷在床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从床下爬出来,对着小孩说:“你也太笨了,就你这个智商还读书?我没看过这文章,听你读了这么多遍,我都会背了!”。说完,小偷一字不差将文章背了出来,大摇大摆的离开了。留下目瞪口呆的小曾国藩。

    • “慢”的故事

    曾国藩读书天资一般般,所以他的科举路,也是慢慢慢。前6次考秀才都失败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强以倒数第二的成绩中了一个秀才。
    而且,曾国藩第6次参加科举考试时,还被考官批评“文理太浅”。考试放榜时,还有一道别具一格的批评牌,牌上的主角就是曾国藩。

    所以,曾国藩的缺点,还是很明显。他自评“余性鲁钝”“秉质愚柔”。同人左宗棠评点“欠才略”、“才太短”、“才艺太缺”,“兵机每苦钝智”。他的学生也曾当面说老师的不是,说他“儒缓”——也就是做事时反应太慢。梁启超也说他“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但这个笨小孩,却在30岁的时候,突然脱胎换骨,迅速发迹,及至后来成长为清朝肱股之臣。他拯救大清于危难之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所以,我们要研究曾国藩蜕变之术——立志,这特别重要、特别有意义。

    因为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3.人激志则宏

    我们发现,曾国藩道光二十年入京为官,不仅是他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起点。

    曾国藩到了北京,就迈进了全国顶尖的文化圈和智囊库。当时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聚集了当时最顶级的人才,而翰林院更是精英之渊薮。一入翰苑,曾国藩见到的多是气质不俗之士,往来揖让,每每领略到清风逸气。

    比如,他在写给诸弟的信中兴奋地介绍说:

    京师为人文渊薮,(朋友)不求则无之,愈求则愈出。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唐镜海先生,倭仁前辈,以及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数人;穷经学理者,则有吴子序、邵惠西;讲习诗书、文字而艺通于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朱廉甫、吴莘畲、庞作人。

    曾国藩发现,这些人的精神气质,与以前的湖南朋友圈们大有不同。很快,他发现,这些人,都是理学信徒。他们有着清教徒般的道德热情。他们自我要求严厉峻烈,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

    近日交得了一两个良友,才知道学问有所谓经学者、经济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才始知范仲淹和韩琦这样的名臣可学而至也,司马迁、韩愈这样的大学者亦可学而至也,程、朱这样的理学圣贤亦可学而至也。

    这段话,显示出曾国藩立志做“圣人”,且清晰地找到了做圣人的路径——“可学而至”。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人生目标,跟当时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结识了这些良友之后,检讨自己,不觉自惭形秽,因毅然立志自新。于是,倔强的曾国藩,写下以下人生座右铭:

    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正是在30岁这一年,曾国藩立下了“学作圣人”之志。为此,曾国藩改号“涤生”

    “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从此以后,曾国藩使用了种种的工具来“涤生”,比如著名的修身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 持身敬肃
    • 静坐养性
    • 坚持早起
    • 读书专注
    • 多读史书
    • 谨言慎行
    • 持正居中
    • 爱惜身体
    • 技不荒疏
    • 求知向学
    • 饭后写字
    • 夜不出户

    这个以后有机会再细讲。总之,曾国藩就是靠这简单的12条,匡正其立志之向,修正偏离之端倪,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下半生。

    4.立地成佛,改变就在当下

    我们现在提“斗争精神”“斗争能力”,其实就是自我革命。在这方面,曾国藩是我们的老师。
    网上有个总结的很好,兹抄录并修订如下,共勉:

    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 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 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静。
    • 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ChangeLog

    • 2018-5-20 初稿
    • 2019-4-10 修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鉴】曾国藩的脱胎换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pa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