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哲思
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

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

作者: 程冰雪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6:02 被阅读38次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冰雪译文】

    孔子说:“默然铭心、明察在内;勤奋学习终日乾乾不疲惫;教诲润泽别人从不倦怠,除了这些之外,我还拥有什么更多嘛?”

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2》

    孔子在《述而》一章多次提出勤勉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是以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言辞发声出现,德行、专业领域都绝不可以滞留原地或退行,所以 “夫子自强不息,日有孳孳(zī)”。李炳南曰:“此章要义,在教人学道。此是孔子志于道之境界。心安于道而不移,即默即识。学也,诲也,皆不离道,全心在道而忘其我”。故,孔子也常强调自己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更不知老之将至额!

圣人与日常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洒扫应对人情世故之间,无不体现天性与道,既天性深处有“木铎之任,菩萨之心” 、“天必不灭斯文于我”的天命在我之境界,又怎么不会终日乾乾、夙兴夜寐的奋厉向前?!“圣人于群弟子所得之处,时发其机,而叩击之、警策之”!

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2》

《四书反身录》曰:“默而识之,谓沉潜自认识,得天命本体,自己真面目,即天然一念,不由人力安排,湛定澄寂,能为形体主宰者是也。识得此,便是先立其大,便是识仁”。孔孟之道大矣!既然识得本体好做工夫,做得工夫才不失本体,夫子无时无刻不行仁——叹息如是、骂人如是、婉转流连亦如是、孔门师徒各言志如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是……

    《读四书大全说》曰:“圣学说识,释氏亦说识。达磨九年面壁,亦是知识后存识事。故默而识之,圣人亦然,释氏亦然,朱子亦然,象山亦然,分别不尽在此”。果然总结精辟,无论哪一家之言,善用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思想体系,来印证果证“识后存识事”,然后,大善可传、大美可播、大道可行矣!

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2》

附录文献参考】

    《论语稽》曰:夫子言我平生不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耳,此外亦何有于我哉。

    陈祥道曰:“默而识之”,德也;“学而不厌”,知也;“诲人不倦”,仁也。厌与倦,皆在己而已。

    《孟子》曰: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仁且知,夫子既圣矣。”(程树德按:学不厌、教不倦乃夫子所自任。“何有于我”,乃辞圣仁不敢居之也。“何有于我”,言二者之外我无所有也。)

    李炳南曰:此说求学修道之法。首将所学默记于心中。其次须知学无止境,故须学不厌足。如此则非记问之学,故可以诲人。但非一诲而成,故须不倦。孔子是圣人,教人亦望其能成圣人,未至于成,则不能倦。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德有余而心愈不足也。人于性命事物之理,沉潜渊默而此心常能体会,深信义理之无穷而孜孜向进,此成己而不息者也。夫圣人总群圣而会其全,合万物而归于极,人见其义精仁熟,而圣人不自以为能。盖惟造道之极者,乃望道而未见也。

    朱子曰: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蔡节曰:以夫子之圣,于此三者犹曰“何有”,学者可不勉诸?

    张栻曰:默而识之,非言意之所可及,盖森然于不睹不闻之中者也。在己则学不厌,施诸人则诲不倦,成己成物之无息也。盖圣人常指而示之近,使学者能于此求圣人,于此学圣人,则亦可以有得矣。然而是三言者,其本在于默而识之。世之言默识者,类皆想象,意度惊怪,恍惚而曰“吾默识矣”。不知圣门实学,贵于履践隐防之际,无非真实,盖所谓“存乎德行”者也。

    《鲁冈或问》曰:天体本默,不默必不能识。先从默入,默则稽诸古,问诸人,慎诸思,体诸事,皆默也。本体无声无臭,故孔子始终惟默。子思之闇(àn),得夫子之默也。

    刘宗周曰:此道,身有之,则不言而信。以归于慥慥(zào)之地,所谓躬行君子也。自默字讹解,而学者遂以语言道断当之,谓圣学入手只在妙悟,学诲都从悟中来。不知圣学是下学,只是反躬鞭辟,不堕于杳冥玄默之见。盖圣人之致意于三缄者屡矣,故曰“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又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敢以是断默识之旨。

    《四书反身录》曰:默识是入道第一义。默则不尚言说,识则体认本面。认得本面,原“无声无臭”,原“於穆不已”,自然无容拟议,自然终日乾乾,操存罔懈,何厌之有?以此自励,即以此励人,认人犹己,何倦之有?此方是鞭辟著里、尽性至命之圣学。

    云门隐者按:“默而识之”,心法也;“学而不厌”,自学以成诸己,立己也;“诲人不倦”,觉他以成诸人,立人也。

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2》

    【本章书目

    《孟子》《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正义》《癸巳论语解》《论语讲要》《论语新解》《论语集释》《论语学案》《论语点睛》《论语集说》《论语稽》《四书解义》《鲁冈或问》《四书反身录》《读四书大全说》

相关文章

  • 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冰雪译文】 孔子说:“默然铭心、明察在内...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只是一个先后顺序,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我注六经,一定会陷进六经里而不能自拔吗? 我注六经,是说我信任并遵循六经的含义,还是说我解...

  • 何帆读书法(读书笔记)

    一、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曾经有人问宋代理学大师陆象山为何不著书,他答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宋·陆九渊《语录》:“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古人读书的方法,至今有用。读书不仅要读懂作...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不同的命运,统一于一个人生。 六经注我,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我注六...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继续杨子的中哲课笔记: 王弼注释《老子》、《周易》和《论语》。在王弼看来它们解决了一个根源性的哲学的困境:言不尽意...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大师冯友兰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总结成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1)精其选书分为三类:精读,泛读,翻...

  •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 还是 我注六经。 顺序不同。 意义天壤之别。 读书就是要六经注我的境界。 注:融会贯通。注入。 读书思考...

  • 读书谬误

    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带着问题去读书。

  • “六经注我”

    我的学习经历了两个阶段:“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六经”原指儒家经典,这里代指需要学习的东西。我注六经:这个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龄越大 越好为人师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六经注我 我注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jl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