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好友菊为她儿子——小斌苦恼着,甚至带着她儿子去看心理医生,五节课1500元。花钱倒是其次,关键是小斌厌学了,才上小学二年级啊!
印象中小斌虽然调皮好动,但还是相当机灵的。可自从小斌上小学后,班主任向她反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要么没做要么质量差。总之,小斌成了班级的后进生,老师眼里头疼的学困生。
而小斌呢,每天一见到作业就害怕,嘴里唠叨个没完:“作业好多啊,肯定做不完。”这可愁坏了菊,她后悔一年级该抓习惯时,她忙着给别人的孩子补课,而荒废了自己的孩子。以致现在上二年级,她每晚都要陪读到11点多,还经常因为完成质量不高挨老师批评。
“小斌越来越害怕上学了。我跟他老师交流过,但小斌表现不好,所以老师也没什么好脸色。你知道吗,我现在都很害怕跟老师交流,老师总觉得我在为自己的不配合找借口。”菊苦恼地说。
“看来,小斌上小学以来没少受批评,越被老师批评,他越自暴自弃,觉得反正老师都觉得我这样了,我就只能这样了。如果没办法重建自信,小斌会很痛苦的。除非能遇见一个耐心且对他有不一样看法的老师。”我客观地分析道。
在小学阶段,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非常重要,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也很容易思维定式。如果长期带一个班级,容易带着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所以,对于差生来说,每学年换老师,未必是件坏事。
02
前些天,一朋友临时让我去她的培训机构帮忙管理学生午休。吃完饭后,她姐说男生比较乱,让我管男生。
我进男生宿舍后,就问:“哪个小朋友平时表现最让老师头疼啊?”他们都一致指向最小的那个小男孩,他叫宝科。我又问:“那谁表现最乖呢?”大点的孩子都指向另一个叫家泽的小男孩。
我看向宝科,只见他一个人坐在上铺玩,我笑着对他说:“你之前的表现跟魏老师都没有关系。魏老师最喜欢你啦!等等乖乖的睡觉,好吗?”
“好的!”他口齿不太清晰地应道。
结果,其他男生都没睡着,他却打着呼噜,睡得可香了。倒是那个被大家一致认为很乖的孩子,一中午睁着眼睛在那倒腾着,一点睡意都没有。
由此可见,不同老师的话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同的。正如小斌,如果也有一个老师不计较他过去的表现,能用发展的眼光鼓励他,相信他会渐渐克服畏难情绪,重拾学习信心。
03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就是差生翻转成优秀生的典型。
苏步青幼时家境穷困,9岁上小学。到县城读书让这个农村孩子大开眼界,整天淘气玩耍,把学习抛在脑后。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
可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 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希望你把书念好。像你现在这样子,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撼,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己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苏步青由差生翻转成优生不过是一念之间,而最关键的便是能让他有一念之间转变的老师。如不是陈老师的那番语重心长的教诲,苏步青的人生将会走向另一种极端。
04
对于差生来说,要承受的打击比优生多得多,所以要想改变,就要有一个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不把差生当差生,想方设法帮助差生的老师。如果孩子能遇到,那真是人生一件幸事。
对于差生而言,老师的话更具影响力。而我们常常引以为傲的好生,老师的影响力反而不大。每次考完试后,同事间常会开这样的玩笑:“好生跟老师的关系不大,而跟老师真正有关系的是那些中下的学生。”只是现实中,我们的认知却恰好相反。
看到小斌,总觉得心疼。如果老师能给差生多点关怀,不吝啬多说那么句良言,如果也能蹲下来对他说:“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那么,教育的道路是不是会多点阳光呢?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每每想到教育之难,总会想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赠给教师的一首诗。他在《糊涂先生》一诗中这样写道:“你这糊涂先生!你的学校成了害人坑!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你说瓦特庸,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若相信你的话,哪儿来火枪?哪儿来电灯?哪儿来微积分?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车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
如果老师们都能有陶行知先生这样的认知,孩子的求学路上是不是会多些温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