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722aa24268ba9d43.jpg)
上周五李朋云老师组织工作室的老师就一篇阅读材料展开教学设计,会议结束后,李老师建议大家都在班上讲讲这节课,然后反馈自己的课堂效果。
我周一的时候和李雪老师开始设计这节阅读课,我们创设了一个情境:中国传统艺术进校园,我们需要优秀的志愿者来讲好中国故事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设计至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先从语篇的结构出发,然后分段讲解,在讲解中我们采用问题链的形式来解读语篇,当然李雪老师还把最后一段黏土制作的过程设计成了结构化的知识,我们认为我们的设计还是挺不错的,当然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想当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585779df0184ab83.jpg)
到了周三上午第二节我们开始讲课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设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下课时间到了我们还没有完全讲完语篇,学生也没有展示的时间,也就是说学生还停留在学习理解层面,根本就无法去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
李雪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也一直在下面听,但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我们只是匆匆而过,我们这节课并没有留痕,也就是说我们这节课似乎是无效课,因为学生并没有记住什么,哪怕只是语篇中的某个重要句子。
我并不是在否定李雪老师的付出,她个人的素质还是挺高的,但是我只是说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比如我们需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学生还没完全理解这个故事,自然他肯定是无法讲述的。
时间总是不够用。一个只有四段的语篇,我们一节课都没有走出语篇,这是学生的问题,时间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设计有问题。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这样讲,我们可以把孔明灯,剪纸和黏土这三段分给学生去分别学习,这样最起码保证他们能完成最重要的一个,我们还是贪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e20659dc642627d3.jpg)
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标。在目标的设定上我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虽然是给我们优班的学生上课,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英语就很行,我们定的是用英语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但是学生没有把文本学会,他们又如何去讲。
下课后,我一直在自我反思,果然适合别人的不适合我们,我们不能复制粘贴,只能刷新重组。
我们到底想从这个语篇中得到什么?这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英语核心素养的第一条是“ 语言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如果我们连基础要素都没有学会,那么我们就无法去实现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延伸。
所以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学了”而是“学到”。
如果我们把这个语篇当做一道阅读题来设计,我们只需要进行问题设置,然后学生选出答案即可,这就成了一道泛读题。当然如果我们想把这个语篇当做课来讲授,我们不妨按照《深耕阅读》这本书中的模式进行设计。
Dig for information .
Dig for vocabulary .
Dig for language awareness.
Dig for thinking.
Dig for writing .
这五个方面可以不仅可以依托语境扩大词汇量,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感悟语言形式,理解语法意义做到应用实践,当然Dig for thinking这一块,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的写作也由问题引导,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写作框架,让学生学会连词成句变成自己的语篇,这个语篇也刚好和我们需要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相对应。
当然这五个方面的dig也是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将阅读理解解构成了三类活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其目的就是培养英语阅读品质。
我们在设计课的时候,总是会陷入优质课的模式误区,但是优质课和我们的常态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优质课上的学生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孩子,而我们的课堂上就不同,不仅有不同层次的孩子,而且还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们不能被优质课的思维局限,常态课才是我们最常走的路,所以我们我们要的打磨的也是常态课的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bd3e1ff19a8b0f93.jpg)
我们的课件需要再次修改,可以说这次的修改应该是原来的面目全非,我们总要走走不同才能寻到最适合我们的那条,这个过程无所谓失去,只要我们在尝试,我们都是得到。
我们把再次的尝试定在元旦后开学,所以元旦这几天假期我需要再次修正课件,我们必须干明白这件事。
下午我和培培老师在设计她七年级的一个语篇,我们就用了五种的Dig模式,今天上午她要试一下这种模式的效果,我相信这种模式应该不会差。
我们应该做到少,就是课件的内容少,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课件牵着走,只有课件少,我们的时间就会留给孩子们的更多,我们必须让他们多读,多说,多创设情境去表达,当学生学会说的时候,我们才能让他们用写做评价。
这一学期结束前,我们需要完成七八九三个年级各一节的课例尝试,我们就像小马过河,总要自己跳进水中才会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有多深多浅,我们应该有敢于尝试的勇气,但同时也要有接受失败的决心。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