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打好基础再比赛
一位老师也在博客里记录了在班级开展口头作文的过程。
口头作文竞赛
受童喜喜的影响,本学期准备在班级中进行口头作文竞赛。本周三,竞赛如期举行。
作为第一次此类竞赛,孩子们的压力显得很大。有的小组在临上台之前还在相互推让上台的机会,害怕自己出错,影响小组得分。有的选手比赛前先把作文写了一遍,上台后直接念。他们说,写出来比上台随便说还简单一些;一个小组选择了弃权,说压力太大,实在选不出代表。所以,各位选手最终能战胜自己,鼓起勇气走上台,大胆地说出自己准备的内容,都是很不简单的。虽然有的选手上台后显得比较紧张、不自信,声音比较小,但相信孩子们通过不断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当众说话的能力会有长足的进步。各小组参加竞赛的选手是:李昱璇、陈逸绮、顾家逾、张羽、熊佳烨、李嘉蔚。
进行口头作文竞赛的本意是降低作文的难度。使孩子们有一个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渡,但没想到这次竞赛给孩子们带来了这样大的压力,反而增大了孩子们的畏难情绪。远远没有国庆节前夕的“我爱祖国”朗诵会效果好。看来,要想使本班同学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同时发展,仅仅依靠“竞赛”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可能在平时不知不觉的交谈中进行说话的练习,效果会更好。
这也是一场并不理想的比赛。因为,“口头作文”在具体操作时,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阅读一样,都得从兴趣开始。
第一步,绝不是比赛,而是练习。
这种练习,最开始还可以全班学生一起做:老师布置一个题目,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全班七嘴八舌地说出一篇作文,把好的开头、结尾、段落“拼凑”在一起组成一篇。这样既降低了作文的难度,也让孩子小段小段地开口,同时更是老师给全班做了一次写作指点。
第二步,把“全班作文”一段段的说过之后,再让孩子们把整篇作文说出来。
这时的说,依然不能是竞赛性质的说,而是强调全班参与,比如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男生女生之间,以不同的组合形式,互相说、多次说,激发说的兴趣。这时仍然是训练,而不是开展口头作文大赛。
第三步,再从“全班作文”升级到“全组作文”。
同样是给一个题目,让全小组的人以前面的方式,整体说出一篇作文来。这时依然不进行大赛,只是要求小组共同说出一篇作文后,小组的每个同学也说一遍。
到了最后,从小组升级到个人,这时再举办“口头作文大赛”,效果会好得多。
大赛的参与,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让孩子自愿上台说,而且重在参与、多多表扬;
第二阶段才让全体孩子都来说,让每个人都获得锻炼。
大赛题目也可以分两种,不妨根据情况灵活采用:有时全部同学说一个题目,有时又用抽签的办法让孩子们随机抽到不同题目来说。
全班同学说一个题目时,便于互相借鉴、老师进行点拨而得到质量上的提高;而说不同题名时,便于老师激励表扬那些口头作文说得较差的同学,提高他们的自信。
之所以以个人形式比赛要优于小组形式比赛,一则是强调人人参与——毕竟口头作文训练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尤其是那种结对子互相说的形式。
二则班级大赛对孩子来说,可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若是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开始就以大赛的形式来做“口头作文”,而且以小组选拔的方式进行,对孩子来说压力过大——因为自己一旦“失口”,影响的将是集体的成绩。在小学里,孩子对集体是看得很重的。
口头作文的难度,远远大于朗诵。
朗诵只是重现别人的想法,口头作文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才说这是“用书面语言来思考和表达”,坚持下去取得的效果,也会比朗诵更明显。出口成章,就是最终的追求。
语文作为一种工具,培养人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
以上,是口头作文初期的一点粗浅总结。于2010年--2014年初完成。
2017年的今天,口头作文的多年研究,与三年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说说看?走着瞧吧。一起努力:)
《网侠龙天天》系列(童喜喜 著)
借用网络特点,
吸引不爱读书的孩子自主阅读,
读者验证有奇效。
特邀8位名师,
为孩子量身定做口头作文训练环节。
针对孩子读后喜欢讨论的天性,
在重点段落、每个章节、整本书后,进行引导。
教孩子说得完整,说得规范,以说促写,出口成章。
网络时代迎来全新挑战
培育网商才能提高智商
《网侠龙天天》系列
培养网商 天天成长
附赠信息:《网侠龙天天》新书上市,当当网等各大网店、书店有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