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征稿荐书,我把今年读过的56本书目过了一遍,今年读过的好书不少。有《白鹿原》、《乌合之众》等经典书籍,也有《北京折叠》、《查令十字街84号》等畅销书,有发人深省的《蛙》、《乡土中国》,还有精彩有趣的《明朝那些事儿》和《盗墓笔记》。
以上列出的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但是都没有达到改变我人生观的地步,不是说这些书不够好,只是他们没有引起我的共鸣。
年岁渐长,能改变我人生观的书越来越少了。大浪淘沙,读书也是淘沙存金,淘到知识容易,能引起共鸣,并改变人生观的书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一、《历史的坏脾气》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的一本有血有肉的历史故事集锦。读起来十分精彩有趣,也对传统的历史观点提出了很多挑战。让人忍不住惊呼:原来历▏史不止是教科书上那般教条,也不是小说书上那般传奇。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历史总是在后人不断的串改中变得面目全非。
世人都擅长做“事后诸葛亮”,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评说历史的功过是非。
翻开我们的历史教材,对历史的评价总是提到到“无法跳出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这样的评价有意义吗?就不怕后人有一天评价我们的历史书无法跳出无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可能是我读的历史书籍不多,《历史的坏脾气》第一次让我看到,原来历史不只是让我们谈论其对后世的影响,也不是请我们评判他们的对错,历史人物的全部的意义在于当时当地!
历史有如此动人的一面,大反派也有真实可爱的性格和各种无可奈何。
我开始反思我们的历史教材,是否只是为了给我们灌输某种符合主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而并没有告诉我们真实的历史,没有教会我们敬畏历史,只学会了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历史教材的反省后,我开始反思教育的意义。自然科学的教育自然没有别的目前,然而人文教育,尤其是和思想意识形态紧密联系的政治历史,教育的宗旨是什么?
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我们读完了课本就不再涉猎其他历史书和哲学流派,那我们的脑子就是一元化的,那和被洗脑有什么区别,我们从来没有选择过知识,而是被灌输了某种评价标准,像被牵线的木偶。
为了不做木偶,我会继续读书。你呢?
二、《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和《1984》、《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邦三部曲,该书创造了理想中的乌托邦世界,消灭了婚姻、消灭了私有制、生产极度发达,何止是按需分配,而是必!须!浪!费!
新世界的人物几乎没有感情。他们不用生育,因为全是试管婴儿,所以没有亲情;他们被鼓励滥交,防止感情专一,所以没有爱情;他们被鼓励娱乐,剥夺了大部分读书的乐趣,所以也不会因为思考而痛苦;甚至连死亡也是在快乐中。
生活在这里的人,永远都是快乐的,偶尔不快乐,可以用药物,继续快乐。
然而全书给人的感觉却是绝望。明明觉得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却是人人向往的世界。
我当然反对这个世界,但是这是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痛苦的世界,我到底要反对什么呢?,
即使知道这个世界不可取,世人却皆向往之……“世间有了《1984》,人得以明白道理,看到危险所在,“一九八四”的实现因此困难了许多;有了《美丽新世界》,“美丽新世界”仍然无法避免,因为是愿望而不是权力导致它的降临。”止庵说。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不再向往所谓的未来世界了,进步带来的不仅是幸福,还牺牲了痛苦的权力。是的,我们追求幸福,不是因为幸福本身有多么美满,而是追求的过程让我充满激情,那被别人设计好的幸福,千篇一律无可选择的怎么能叫幸福呢。
如果可以选择,我情愿像现在一样,或者倒退几十年几百年,但是不要让我从生到死都像一直在吸毒一样飘飘然。
三、《一间自己的房间》
这是被称为女权主义者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虽是小说,却没什么情节,有点意识流的感觉。
世人对女权主义都有很多偏见,男子更是对女权主义者们咬牙切齿,但是作为一名思想独立的女性,我不得不说女权主义很正常,而这是每个女性都应该读的书。
一间自己的房子意味着一个女性在空间上的独立,从而达到思想上的独立,当然,前提是经济自立。
所谓女权主义,只是女子想要回属于自己的平等权力,那曾经让渡给男子的权力。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男子想要100%的权力,却很少有人指责,而女子要50%的权力,却要流血流泪,还要被不停地指责?
因为养育孩子的压力,传统上女子在经济上要更多地依赖男子,然而,是什么时候,这居然成了男子压迫女子,要女子放弃思想独立、听命于自己的理由?
很多现代女性不愿意结婚,恐怕就有这样的担忧,世间惟有自己靠得住,一旦结婚,就要让渡出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如果这份让渡能换来尊重还好,如果换来的是生活品质的下降、无穷无尽的劳累以及被丈夫认为这是活该的憋屈,那如何让女性愿意承担起生儿育女的责任?
所以,女性应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哪怕是已婚女性。不过现在倒是简单得多,有一台自己的手机、自己的电脑就OK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