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该体验仅为个人业余实践,不犯二、不装逼,不反科技。)
至今为止我已经停用朋友圈一个月了,经诸位共同验证,这个世界少了我的活跃度并没有发生冰雹、飞雪等异常天气,身边的朋友圈子也并没有因为缺了我而分分钟分崩离析。如此信息爆炸的时代,似乎少了朋友圈的信息来源渠道,也并不会怎样。
一、我为什么关闭朋友圈
我并没有赶上第一批关闭朋友圈的那波浪潮。很久以前当身边的闺蜜对我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把朋友圈关了”时,我很不理解。
当时的内心真实活动是:“你以为你关了朋友圈就可以节省时间好好学习了么?太天真!”
而那时我觉得朋友圈并不是什么毒瘤,反而每天可以看着小伙伴们晒吃食、晒生活十分欣慰。
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么:“你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正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朋友圈就是这个望远镜,帮助我窥探他人,及时发现身边圈子的趣闻,防止下次大家聊天时出现不合群现象。
真正让我第一次想放弃朋友圈是因为内心渐渐淡化了对人际交往的重视。以前的自己总是眼睛盯向别人,来到大学后跟风去搞社交,好像多加了几个学长学妹的微信就升华了自己,成为炫耀人脉的资本。
可是后来我渐渐发现了,自身的能力靠社交无法提升,什么样的人结交什么样的圈子,去搞那些无足轻重的场面纯是浪费时间。为什么要让自己付出刷朋友圈的宝贵时间去迎合他人呢?
但还是放不下自己在朋友圈的地位,毕竟我也是那个朋友圈里发一条信息能收获不少赞的人,这些赞和评论小小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和存在感。
可当我发现这种碎片化汲取信息让我欲罢不能,只要手头闲下来,便习惯性的打开朋友圈刷一番,有时甚至都没有信息可以出现时,我觉得这个瘾要戒,否则终酿大祸。
抬头看看世界,有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一朵花的绽放等着我,一本书的第一缕墨香等着我,我干嘛要被朋友圈所绑架呢?
于是我毅然决然的关闭了!
二、关闭之后发生了什么
我关闭朋友圈后的几天,没人知道,生活依旧平静。
我安心按照自己的计划上课、考研复习,似乎潜意识已经告诉自己朋友圈已经关掉了,竟都不会想到去看朋友圈。每天上微信只是简单查看日常工作学习信息。
关闭之前本以为晚上复习结束后可以适当开启朋友圈刷一刷,就当睡前娱乐。可是真正关闭后,我会因为再次开启步骤太繁琐而放弃,就连扇贝打卡也不愿意分享到朋友圈里了。
在关闭后的第三天,好朋友深夜发了一条恋爱信息在朋友圈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我是第二天才被告知的,因为他光棍了二十年,终于名草有主大家激动不已,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
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关闭朋友圈并不代表阻碍了信息的传递,而更加凸显信息的价值性。
那些看朋友圈的人会帮我筛选繁冗的信息,成为舆论的发酵者,真正的轰动事件我会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小伙伴亲口告知,而不是虚拟的网络。至于那些默默无闻的鸡毛蒜皮小事,也只是生活可有可无的佐料,你不是上帝,无需处处知晓。
也通过这件事,室友知道我关闭了朋友圈,线上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她会在下课路上讲给我听,成为了业余时间的插科打诨。我的碎片化时间渐渐合整为零,曾经这个占据了我一天80%使用率的微信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些曾经阅读朋友圈信息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去读一本有价值的专业书,去写一篇文章,看一部有深度的电影,去认真的和朋友沟通。当我在学习时,不会再分心于盘算着刚刚发的朋友圈收获了几个赞,也不会再因为别人的某些或低落消沉,或针对性的言论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一心一意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孤独而又精神富足。
三、停用朋友圈体验心得
有人会觉得朋友圈也是我发表心情动态的自由空间,有时发了朋友圈,受到了大家的鼓舞也就振作了起来。我不否认这种行为,但我觉得,再多的郁闷与迷茫在你发了朋友圈后,基本都烟消云散了。有时候我们都只为了发朋友圈而发,如果这件事急到你只要发一个朋友圈就可以解决,那么它也就充其量起到一个泄愤的作用。
当停用朋友圈后,我有时也会有消极的时候,我选择了写日记。在记日记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反思的体验,你会在记录的同时学会安慰自己,最终从狂躁不安到心平气和,也会加深对自己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习惯了在朋友圈中从别人的眼中看待自己,却忘记了生命本就是一趟孤独的旅行,没有人可以感同身受。懂得如何与孤独拥抱,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曾经的我以为,身为传媒行业的“接班人”,每天追热点去了解最新的世界是基本素养。但关闭朋友圈后让我渐渐学会了去有意识的挑选有意义的信息,也慢慢不再依赖微博。
看了再多的热点也离不开那几个关键词:情爱、社会、伦理、明星,能沉淀下来的,经得起喧嚣考验的才真正值得被人们探究关注,否则都是手中的沙,这阵风一吹过就又都散了。
日益爆炸的讯息不等于观看者的眼界,如今的我们都误把自己看到的,别人分析的化为自己的内涵,所以我们时常悲叹:“听了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有功夫去朋友圈听鸡汤,还不如去认真读一两本名著,做几件实事,系统性重塑一下世界观,或许会大大提高过好这一生的概率。
记得一次的新媒体广告课上,大家对于现如今发朋友圈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装逼这一点达成了共识。
拍几本书不代表你读书了,运动打卡也不代表你热爱运动,去咖啡店拍几张文艺照片只是净化一下朋友圈格调,大家都以贴标签的形式展现在他人面前,每次发之前再三斟酌修改,少了那种恣意的性情,最终我们看到的都是如出一辙的滤镜与美颜。
我想朋友圈变成这样也是我们不想见到的吧!所以不必艳羡他人秀的雅思成绩、海边度假照片、恩爱合照,我们谁都不知道光鲜的背后有多少的努力和为人不知的心酸。
关了朋友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让你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你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点赞之交,守住自己,不再假装有很多朋友,真真切切经营真心交好朋友的友情。在朋友圈没有普及的年代,我们富足而又有趣的树下交谈,不也活的很精彩么?
当然,本体验报告仅为一家之言。关闭朋友圈,斩去不必要的社交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关朋友圈,在人际的海洋里遨游也别有一番滋味。只不过两相权宜,我更喜欢关闭罢了。
世间熙熙攘攘,我自努力守住一片冰心。
有不同意见者欢迎探讨指教。
网友评论
扯了这么多,就一句话:如果没把时间利用好,停用朋友圈,然并卵
是的,就是这个目的。而这个目的的缘由也是因为我过去一直恣意地在朋友圈表达自己,被认为是个消极悲观而且不懂得什么叫大智若愚,精于计算的人。我的前男友很直接地在我的朋友圈状态下评论到他不喜欢我这种人。
从那一刻起,我就认真克制了自己发布的内容,保证内容积极向上。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自己不用老是提醒自己和告诉别人我过得有多好。但是经过这一次之后,我发现了,事实就是,发比不发,更容易让人相信你是过得好的。你不说,别人是不知道的。就算从设计的角度去想,一个经过修饰的画面也会让人无法抗拒地产生更好的印象,无法抗拒的。这完全是一种本能反应。所以你觉得快乐,你要晒给别人看你很快乐。如果你不快乐,你也要装作你很快乐。因为根本没有人喜欢看到你是消极的,悲伤的。
所以,我发朋友圈就是为了贴标签。
说起来这跟别人希望我不要精于计算起的作用相反,为了改变他人对我的印象,我不得不精于计算了。
不过话说回来,发朋友圈实实在在也真的提醒了我,我过得其实是不错的。最少这种感觉比我不发的时候要清晰。装逼的动力促使我去做更多能够用来装逼的事情。而且也很有助于驱散消极的情绪。
但,当然,我跟很多人不同的就是,我本质上并不真的关心别人的事情,以前一般是只发不看的。后来才下意识地去关心了一下。但是,我的朋友圈里,没有什么人像我这样爱发朋友圈了。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微信加的人太多,分组太麻烦,干脆不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