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跟他人玩投射类的游戏,与人相处难以避免,但我得做到不基于自己的倾向意识或依据他人表面的行为对他人做出判断。
他人对我投射是他人,不是我,我得把自己做好,这是了断投射类游戏的直接方式。
痴迷于投射类游戏,会全身心地过于防御他人,让自己变得神经兮兮的。投射于他人,他人能微妙的感知到投射的存在,以至会与他人不断斗争中,而忘记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换个环境投射还会存在,而把目标实现是能在经济和环境上真正得到改变。我应该把注意力投注在目标之上,少把注意力投入在与他人投的射游戏上,无任何意义。
我一直孤立着,得不到来自他人的认可,会很消极的看待事物,对自己没有信心。即便如此,我也得相信自己在未来能有朋友,有爱人也有值得投入的事业。
每到周末休息的五点,我会开始紧张不安,恐惧迎头而上。我静下心来想了想,五点是我平时下班的时间,意味着我的假期结束,工作开始。我是在对工作的到来产生排斥,不想面对工作,或者说更不想面对工作上的人。
我在工作中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关系一直给我带来困扰,即便我知道自己想要得到关系又在排斥着关系这一事实,但我还是不能面对工作场中的人。
在工作中,我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人,不知道怎么与他人交流,好似每个人见到我都在排斥着我。事实是,是我在排斥着他人,我无法低姿态或是全身心的对待他人,总怕被伤害。
我在关系中被伤害,我没法对被伤害做出评定,更无法在感知到背伤害时做出反击行为。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好人,好人的好并不是真的好,只是把怒压抑在心底,会通过一些不明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人能感知到微妙的变化,变化表现出负面情绪,从而他人不愿意接触好人。
我得变得自私,不要那么为他人考虑,多考虑自己的利益。
我在潜意识中给自己树立好人的牌坊,好让自己站在道德的一方,以此利用道德来对他人进行批评。
我得做相反的事,说话可以说出不经大脑的话,或是很扯的胡言乱语,并一定要有理有据,或是符合社会上的道德。
我背负的道德框架很大,无法在短时间拆解。
说到框架一词,我的行为也是有如框架一样,重复性在相同的空间行动,无法做到在其他地方放松自如。
我在道德和自由上都遭受到了绑架,主要都是不想跨越,怕跨出去被伤害。我应该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做第一次做的事情。主动尝试触碰新的领域,把被伤害感降低,让自己主动踏出安全领域。
人会盘踞在安全领域,不大能主动踏出去,这时就需要好好考虑怎么把脚踏出去。
第一次并不是强迫自己做很难的事情,可以很小,比如到周围的地方吃一块西瓜,在微博上发一篇长篇大论,去深圳没去过的地方走走,或是主动打招呼。无关事情的大小,只需去做就行,让自己有意识的去突破,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看看。
我在抖音上看了一条关于王一博与他人尬话的短视频,准一个聊天终结者,突然觉得蓝湛的角色很适合他。
反观我自己,我也是聊天终结者,总是针对当前的聊天做出下意识的判断。不知怎么的,他人都不与我说话了。
那聊天的终极奥义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是自恋的,他人总是愿意表达自己的东西,不喜欢他人侃侃而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引出他人谈论自己,并在不知觉中对一些事实上值得夸奖的地方进行夸奖。所以呢,我认为聊天的终极奥义就是让他人爽。
总想着自己爽是无法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他人不喜欢听他人自恋的话,但喜欢自己自恋。
给他人脸,他人才能给我脸。
但,在关系中进行中,总有人会借给他人脸的机会在大多表现自己的自恋,而忽视对方给他脸这一重要的点。
在此应该做的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就怎么对待他人。与人的关系中,要让对方意识到,你不好惹。要是他人对自己好,那自己也对他人好。好坏是相互的,这样两人才能建立良性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