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动”起来

作者: 治愈家庭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1:39 被阅读62次

很多高三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喜欢把书撕碎,撒的漫天雪花,以此来表达终于自由了,终于不用学习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所以有“读书无用论”,有人“高分低能”,有人厌学等。究其原因就是这么辛苦的学习,而且一学这么多年,并没有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作用和效果。

我们学习的知识没有被利用,没有转化成我们的能力、素质、修养。所以知识还是知识,是“死”的。

有人说,知识如果没有穿越过我们的身体,就不能够很好的被感知和理解,假以时日,都会被慢慢的遗忘。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

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如何让我们的知识“动”起来?如何才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学习呢。

我有几个印象深刻的教育案例,值得思考和借鉴。

大多数的家长教孩子认数的时候,是枯燥的听说读写,死记硬背。

可美国的一个幼儿园,一个数字5教了整整一个星期。把东西分成5份,5个人一组,给学生发5个饼干,站在第5排等等。随后让学生自己创造与5有关的事物。

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数字的魅力,感觉到数字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慢慢的喜欢上数学。

教计算的时候,也不是生硬而简单的教孩子死记硬背。而是采用各种游戏的方式,比如尹建莉和孩子一起开“小卖部”,让孩子做店主,父母做顾客,轮流光顾孩子的小店。

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孩子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周围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着的。

比如学汉字“天”“地”“山”,可以带着孩子去爬山,然后指着蓝天告诉孩子“头顶蓝天,脚踏大地”。

教孩子认识“孝”,可以让孩子给家里长辈拿东西,然后告诉她这就是孝。

比如孩子学过古诗“鹅”,可以带孩子去池塘边看看,然后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群里的豪哥曾经分享过给孩子讲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第二天在父子洗澡的时候,就一起表演了这个故事。

甚至初中的学生也可以用学过的重力浮力的原理来解释这个曹冲称象的故事。

学过电路图的孩子,可以回家拆卸电器店、组装家里的电器物品,了解电的原理。

甚至云姐摇个呼啦圈也能摇出圆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一个乌鸦喝水,司马缸砸缸也蕴含着很多的智慧和道理。

知识是活的,是拿来为我们所用的。要让孩子学会思考,思考周围世界里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并创造机会,让孩子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知识只有拿来用,才会变得更有用!

相关文章

  • 让知识“动”起来

    很多高三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喜欢把书撕碎,撒的漫天雪花,以此来表达终于自由了,终于不用学习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 让自己“动”起来

    很庆幸自己能成为杨主任的徒弟,很庆幸自己能成为杨主任工作室的一员,跟随那些优秀教师一道成长。让自己也慢慢朝优秀...

  • 让图形“动”起来!

    是的,图形可以“动”起来!让图形“动”起来之后小牵牛们发现了很多数学奥秘。 一、轴对称图形 常见的平面图形,哪些是...

  • 让学生“动”起来

    办公室老师常常评论学生的话,“上课讲与不讲,都差不多,优秀学生不讲也会,被动学习学生讲十遍八遍也不会。”出...

  • 让学生“动”起来

    今天是陪学生晨读经典第六十天,整整两个月,值得纪念!其实自己起初下载“简书”APP 的时候,我所佩服的一位...

  • 让文字“动”起来

    一直凭感觉写,时而写得畅快淋漓,像洗了个爽快的澡,浑身上下,无一处不舒服。时而写得苦闷烦躁,像置身盛夏的厨房里炒菜...

  • “动”起来

    这次北京的学习感受最深的就是两个字——“主动” 间接性的主动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好处真的很大,获得的成长直线上升,两次...

  • 怎样让知识“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要使知识“活”起来》里说过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

  • 让知识活起来

    先生在《要使知识“活起来”》中介绍,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

  • 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如果冷静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不难发现:课堂开放不够,课堂中教师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学生亦步亦趋,学生的个性很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知识“动”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xt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