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七十章有句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希,通“稀”,少。
我看了两本书的译文,一本译为:“了解我的人越少,就越发显得我高明。”另一本译为:“理解我的人少,我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这里,“贵”,作“高明”、“可贵”讲,似无分歧。但这个“贵”,是说“我”吗?我认为不是。“则我者贵”的句式,和上一句“知我者希”是一样的,”希“说的是”知我者“,那么,“贵”应该就是说的“则我者”。“则”是什么意思?是“效法”的意思,或者“按一定原则去做事”的意思。
上面提到的两种译法,《道德经》的作者称自己“高明”、“难能可贵”,似乎也不符合老子“道”的精神,与“上善若水”不相符。
我认为这样译比较妥当:“能理解我的人很少,取法我的人就更难能可贵了。”
个人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