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你。”
这句话是写在初中毕业留言册上的,说这句话的人是我小学同学兼初中同学。
那时候我是一个土鳖,又瘦又矮,笑起来像个傻X,永远穿着哥哥们剩下的二手货,刚开始喜欢课外书,偶尔没事写写无病呻吟的文字。
玩的好的几个人是学霸,永远前十,我望尘莫及。成绩差强人意,没进过前十,最好的时候是十九,偶尔拿一次作文和数学比赛的奖状,每次总是三等奖。班长,课代表,各种组长初中三年没断过,不耀武扬威也不装腔作势,不努力也不妄自菲薄。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性格乖巧,胆小听话,没人欺负我,也不欺负别人。没去过网吧,也没听过KTV,不看电子书也不玩儿QQ农场,更不知道CF是个什么鬼。和班上的人都合得来,无论男生女生。没有突出的优点也没有突出的缺点,没有爱好也没有个性,随便扔在人堆里再也看不出谁是谁。
那时候不知道幸福无度,也不懂前路辛苦,没有思想也没有忧愁,那时的自己其实和这个世界相得益彰。
那时候和世界格格不入的不是我,是他。
2.
后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不太想和人说话,不喜欢人群拥挤,喜欢站在人少的地方看一群人“喜笑颜开”。
那时候看郭敬明,看韩寒,看安妮宝贝…从《悲伤逆流成河》《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到《三重门》《后会无期》《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再到《八月未央》《清醒纪》《彼岸花》《蔷薇岛屿》。看他们无病呻吟,看他们爱而不得,看他们无枝可栖,以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爱情。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会看书的傻子。总是傻傻地跟在作者的屁股后面屁颠儿屁颠儿傻乐,把他们或浅薄或深远的见解当真理。还好我没有眼泪,否则肯定会被榨取几升,浪费感情。
那时候读书图一时之快,不会分辨,也不知道思考,看了就过了。机械式的看完这一本看下一本像一个傻瓜式复读机。
那时候没有理想也没有目标,整天漫无目的的发呆。看云,看天,看飞鸟,假装深沉,假装有诗人的忧郁。半夜冒雪爬山,在山顶倒塌一半的破屋里生火,烤着湿透的鞋子,看水汽氤氲,喝劣质的酒,抽劣质的烟,像傻x一样聊人生。
以为这就是青春,以为这就是“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红尘做伴 活得潇潇洒洒”。不过是无处安放的幼稚和造作,在无知和躁动里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3.
再后来,也没有梦做马,只是不再假装流浪,不再假装四海为家,从内心出发,自己对自己说话。我用第三人称看书,也用第三人称看世界。
在青春的尾巴上我才真正的学会怎样去看书,怎样和自己相处。看大量的心理学丛书,看《悲惨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看东野圭吾、渡边淳一,看三毛和张爱玲……
我尽量保持不把自己放在他们的场景里,看故事里的人物相互纠缠,看他们把生活抽丝剥茧。我开始用第三人称审视这个世界,观察身边的人,观察生活,感受季节的变化。
我觉得我内心越来越充沛丰盈的时候发现身边一下子少了很多人。
我不想参与那些无聊的狂欢和造作,我以第三人称看世界,也被别人用第三人称对待。“他”,听上去就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感。
我开始不想和一些无聊的人讨论无聊的话题,比如理想,爱情,游戏,连敷衍都懒得敷衍。我和“人类”失去了共同语言,不想去讨好谁,也不想去迁就谁,不合群就不合群吧,反正我们也不需要彼此。
“你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所以你注定孤独”
说这句话的人是我一个大学舍友,他也“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现在退学了。
我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