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幼稚着我的幼稚
《围城》‖比喻的魅力二零一八年六月五日 星期二 晴
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把《围城》的主题概括为:“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想冲出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大抵如是。”
大致是受其影响,我对《围城》一书一直是敬而远之。
年少不更事,总觉得婚姻是一件羞涩而神秘的事儿。第一次在朋友家里看到这本书,她说是她哥哥买来的,被她爸爸打了一顿,我甚至不敢去摸那本书,而且从此觉得同学的哥哥是个不正经的人。
真的长大了,结婚了,整日被孩子、房子、工作忙得灰头灰脸的。又在书店里瞥了一眼这本书,想想婚姻也就那么一回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男人女人和娃娃,何必去羡慕别人的呢。
一直到不久前,训练营里要写关于婚姻的征文,我才跑到图书馆借到了这本新版的《围城》,一睹芳容,很想看看名家笔下的婚姻是啥样子。
不读不要紧,一读放不下,我生平第一次不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吸引,而是被作者的语言功底深深折服。大家就是大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大咖什么的能够和其媲美的。
我特别佩服钱钟书先生《围城》中比喻手法的运用,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钱钟书先生自己说过:“比喻是文学词藻的特色。”而善用比喻,也正是他的文学创作上的一大特色。他笔下的比喻精致隽永,妙趣横生。
大碟子里几块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旁边一碟馒头,远看也像玷污了清白的大闺女,全是黑斑点,走近了,这些黑点飞升而消散于周遭的阴暗之中,原来是苍蝇。
把红烧的肥肉和爬了苍蝇的馒头比作“倒了运的红人”和“被玷污了清白的大闺女”,这种比喻,那可不是谁都能想出来的。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的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到底长什么样子,谁都没见过,但我们都听过这个故事,它的功用,无疑是为了遮丑。读完这段文字,不仅仅让我们对方鸿渐花精力买来的那张假文凭有了彻底的了解,同时也对“文凭”的含义有了更新的认识。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亮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景色是鸿渐出国前看惯的,可是这时候见了,忽然心挤紧作痛,眼酸得要流泪。
短短几句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传神地写出了置身夏夜所受那种苦况,把方鸿渐归国后混合着失落感和亲切感的复杂心绪,刻画得细致入微。
一行人众像在一个机械画所用的墨水瓶里赶路。夜黑得太周密了,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这种夜里,鬼都要碰鼻子拐弯,猫自恨它的一嘴好胡子当不了昆虫的触须。
这该是多么黑的夜啊,能黑到墨水瓶里,以至于要鬼“碰鼻子拐弯” ,要“猫自悔胡子不如昆虫”。这样离奇的想象和比喻来极言天色之黑,也只有钱钟书了。
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那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这样传神的比喻,信息量极大,钱钟书先生这样的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我们都有些应接不暇和反应不过来的感觉。细细品味,方鸿渐亲吻苏小姐的勉为其难,敷衍了事之态跃然纸上。
书中第三章描写赵辛楣初次见方鸿渐时,说他
“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读本”
表面上看起来,主人公方鸿渐和“大字幼稚园读本”似乎全不在一个频道,但钱钟书先生偏把它们焊接在一起,借以表现赵辛楣的目中无人,真是妙不可言。
在《围城》这本书里,奇妙的比喻俯拾皆是,而且大都如嚼橄榄,让人回味无穷。
在我看过的书里,还从来没有第二个人能像钱钟书先生这样大胆编制出这数不胜数的比喻,而且往往是将两个看似毫不搭连的意象接通在一起,而出奇制胜地产生出奇妙的效果。
无可否认,钱钟书先生笔下的种种妙喻,宛如生机盎然的野山果点缀在《围城》中,魅力无限,俏皮诱人。
(无戒365极限挑战训练营更文第154篇)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第二篇)
网友评论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是写小说, 如果你不是名家, 那么你写的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好的开始是 成功的一半, 很多人看到前面几百字觉得不好看就不会有心情继续看下去了。 因为看小说本 来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别人不是做研究,一个繁琐枯燥的开头是不可取的。
很多刚刚写作的人总是会想在小说的开头就交代清楚一些事情, 剧情的需要?其实这是不必 要的,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交代的事情可以慢慢穿插在小说正文的里面。
2、人称与性格
一半新手都喜欢写第一人称, 其实这是不对的, 第一人称的确开头很简单, 但是写到后 来就会越来越难写, 因为在一部长点的小说, 第一人称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比如要交代文中 的我没有看到的事情, 我不知道的内幕等等,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把握, 第一人称小说最忌讳 的是一下子我啊我啊,一下子又来一段事外人的口气介绍一些。这是不可取的。
性格方便要塑造好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很多人喜欢把主角当作完美的人, 这也好, 那 也不错, 这样做的特点就是主角回变得没有特点。 应该抓住主角一个特点而着重描写, 这个 道理和业精于专是一样的。想要什么都抓住反而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3、伏笔
想要小说精彩还是要靠剧情,剧情的精彩就要靠伏笔了,但是伏笔一定要安排的巧妙, 明伏和暗伏我就不多说了。 很多人写作都是写着写着就来了一个突变, 这样是不对的, 读者 会极其反感这样的情况出现。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牵强的伏笔, 这也可以说是找伏笔, 比如你 现在写到后来觉得不怎么精彩了, 想要加料。 就看自己前面的章节, 觉得有些地方可以当作 伏笔, 然后就在后面加情节。 这样找出来的伏笔根本不能算是暗伏, 太牵强的感觉会让读者 觉得你穹庐技穷。
挖伏笔要从文章一开始就挖,如果是长篇的话解开第一个伏笔的时候就要挖好第二个, 解开第二个就要挖好第三个以此类推。这样情节才精彩,读者才会喜欢。
4、内容和大纲很重要
正式的作品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 根骨好了作品自然好看, 很多新手没有大纲 的习惯,都是一边写一边想,这样往往到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发展了。 除非你是高手, 要么 要是列一个大纲吧。
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的时候只能说作者没有观察生活, 其实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可以 写进小说里面的,现实加上适当的文笔润色就是绝妙的内容了。
不管有没有大纲的情况下,只要是发表了的作品千万不要弃坑,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以上说的小说写作都是正剧的, 其他的可以借鉴亦可相通但是其他还有其他的各种特性。
在方鸿渐和苏小姐,赵辛楣他们吃饭那段有讲。
我第一次读钱钟书的作品是在中师读书的时候,然后就觉得,钱钟书的语言实在是好,语言还可以这样用啊!!!
在我阅读范畴中,钱钟书,张爱玲,这两位是汉语用的最好的现当代作家。当然,他们都去世了。
姐姐解读得真棒
感觉不是很喜欢方鸿渐的个性
不过大家就是大家,小细节描写地十分到位
幼稚姐姐的文学功底深厚,解析地非常精彩。我读完《围城》后,也写了一篇《文字的魅力》,特别感慨钱大师独特的比喻,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
对于比我努力的人,我只有佩服的份,150多篇的日更,关键是还写得很棒,好厉害👍👍👍
一点点小瑕疵,详见群里~
同样也感谢你的鼓励,和你们同行是我的福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