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屋娘

作者: 易柳杨帆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17:23 被阅读0次

        阳石村里的对长辈的称呼多以居住地打头,譬如上院爷、南屋婶、小院姨。由此推及,东屋娘自然就是住在四合院的东屋。引儿是东屋最小的女儿,但却不是最受宠爱的。东屋娘想生儿子,可接二连三的全是女儿,除了头大的女儿留在身边,其余的女儿全都送了人。引儿生下来是个豁嘴,东屋娘本想把她溺死在尿盆里,是她的奶奶硬挡下的,说豁嘴好养活,说不定还命大给引来个儿子呢,于是,引儿就侥幸的活了下来。东屋娘在引儿三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引儿的待遇也随着弟弟的到来大大提高。弟弟一岁多的时候,肚子里却长了个疙瘩,东屋娘又是看医生又是拜菩萨,但最终也没有留住这个儿子。弟弟走的时候把引儿的福气也带走了。东屋娘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迁怒于引儿。偏偏引儿生来就是个倔强的,东屋娘训斥她的时候她总喜欢和东屋娘顶嘴,待看到东屋娘准备抄家伙时,她调转屁股就跑。母女俩这样的吵闹一直延续到东屋娘的大女儿杏儿结婚。

        因为没有儿子,杏儿便招赘在家,女婿是个没有爹娘的孤儿。按说没有爹娘,应该勤快些,可这个女婿却是支一下动一下的主儿,杏儿也是个懒惰的。于是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天气暖和的时候,杏儿搭着手坐在门前和路过的人唠嗑,天气冷的时候杏儿就笼着手坐在炉前打瞌睡,说是看锅,其实那锅里溢出来的糊味四合院的外边都能闻得着。

        东屋伯是个性格怪僻的人,因为身体不好,所以小阁楼就是他常呆的地方。阁楼上支着一张低矮的床,床上铺着一张狗皮,偶尔有小孩子上了阁楼,东屋伯就狠狠地盯他一眼,吓得小孩子象猫一样赶紧无声地溜下阁楼。于是家里大小的事都由东屋娘一个人说了算。东屋娘不象村里同龄的妇女缠着小脚扭扭捏捏的迈不开步,她有着一双铁板一样的大脚,老远就能听见她噔噔的走路声,说起话办起事来风风火火,每天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到了秋天,也能打下不少的粮食。这个季节是她们家最热闹的时候,她会煮了玉米豆子送东家请西家,院子里的孩子们也会在这个时候来她们家饭吃,这样大吃二喝的时候通常可以延续到过年,等到开春,东屋娘家便揭不开锅了。这时候,引儿便要在东屋娘的支使下拿个盆进东家出西家借粮食。一直捱到秋天新粮食打下来还了别人,她们又开始敞开了肚子吃。院子里的人背地里说东屋娘“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穷。”因为穷,引儿小学没有念完就回家了。

        杏儿的依赖让东屋娘把所有的活儿都靠给了引儿,引儿豁嘴却聪明,什么活儿一学就会,比起东屋娘来也会计划,只是做不了主,这让主意很硬的引儿很憋气。经常和东屋娘顶嘴,动静闹大了,引儿就吓唬东屋娘要跳崖,有一次引儿居然真地跑到后山的崖上不下来,东屋娘一再祷告说好话才算把引儿劝了回来,从此后东屋娘对引儿就有点发怵,再不敢象以前那样随意地打骂了。

        引儿十八岁的时候,喜欢上了在村里打矿的一个小伙子,也是没有爹娘的一个孤儿。介于大女婿的教训,东屋娘对这个小伙子是满心的不愿意,整天地在引儿的耳朵跟前絮絮叨叨,惹得引儿急了,引儿就在院子里跳脚嚷嚷:“人家能看上我这个豁嘴就不赖了,你还想让你闺女找个皇上不成。”东屋娘这次是铁了心了,她也不骂也不打,她就是不和引儿搭腔,引儿也犟得很,硬是和东屋娘僵持了半个多月,最后软下来的还是东屋娘。

        引儿引着小伙子上门来的时候,东屋娘的脸黑得简直象她们家每年蒸馒头的那个大锅底,那黑硬是吓得那小伙子没有敢抬头看东屋娘,倒是引儿会时不时地瞪东屋娘一眼。趁着小伙子出去担水的空儿,引儿就对东屋娘抱怨,说她不该给小伙子脸色看,说她看不起小伙子就是看不起她,她将来是要和小伙子过一辈子的。又是威胁又是利诱地说得东屋娘心里又难受又感动,等缸里的水满了,东屋娘便端了满满的一碗面递给小伙子,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之后的一段时间,引儿便忙着为自己准备嫁妆。东屋娘是个手拙的,置办被褥、缝制新衣,都是引儿自己一手操办的。到了秋天的时候,引儿带着自己置办的嫁妆出嫁了。出嫁的那天,东屋娘眼泪鼻涕流得满脸都是,她舍不得引儿,没有了引儿,她就得看杏儿的脸色,她甚至后悔,当初不该把杏儿招在家里,而该让引儿留在家里的。引儿虽然豁嘴,却能干有主意,虽然犟,却孝顺。引儿也流着泪安慰着东屋娘,她告诉东屋娘,她一定会过得很好的,她还告诉东屋娘,要是在家里住得不舒坦的话就到她家里去住,反正她也没公没婆的。鞭炮响起的时候,引儿在东屋娘的泪眼婆娑中走了。

        东屋娘还象以前一样的忙忙碌碌地进进出出,屋里屋外的一摊活儿让她很难空闲下来。引儿嫁出去都快二年了,她都没有顾得去看一眼。只有晚上她才会在对引儿的牵挂中沉沉地睡去。

        村里经常有人给东屋娘捎信回来,说引儿可能干了,和她的女婿承包了一座山,每天早起晚睡的,可要发大财了。

        村里还有人说,引儿种地也有一手,听说都用上科学了,一样的地打下的粮食就是比别人多。

        村里去走亲戚的人回来说,引儿怀孕了,却还象正常人一样不要命地钻在菜棚里侍弄那些红红绿绿,还象姑娘时候一样拎着一桶猪食噜噜噜地叫唤着猪们过来吃食。

        东屋娘终于坐不住了,她第一次把杏儿和东屋伯撇在家里,一个人蹬蹬蹬地去引儿家了。这一住就是一年多。第二年秋天的时候,东屋娘咧着嘴回到了家,她一边给村里的人发送着引儿果园里的水果,一边炫耀着引儿家的富裕,引儿一对双胞胎儿女的乖巧可爱。一旁的杏儿看着东屋娘眉飞色舞的样子,脸上的不快越堆积越多,这一年多来,因为东屋娘的不在家,她是东家进,西家出,看尽了别人的脸色,也只能混个半饱,还好女儿长大了,可以每天给他们洗洗涮涮。杏儿扫地,把地上的灰尘扬得满屋子里都是,小板凳在杏儿的手底下吱吱扭扭,呯呯啪啪发着痛苦的不满意的叫声,屋子里的人们终于发现了杏儿的借物发泄,都讪讪地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东屋娘和杏儿的吵架便在这之后频频暴发,东屋娘不再和杏儿在一个锅里搅马勺,她在楼上另起炉灶,专心地伺候起东屋伯来。引儿几次回娘家,都看不到杏儿的好脸色。渐渐地也来得少了,来了也只是到楼上坐坐,便匆匆地走了。

        东屋伯入土为安的第二天,东屋娘一个招呼都没打就去了引儿家生活了。

        杏儿还是过着和过去一样春借秋还的生活。春天的时候她会望着屋檐下的燕子窝发呆,老燕子正在用叼来的虫子往喳喳叫的小燕子嘴里塞,那急切的叫声不知道为什么总会让她想起东屋娘来。

相关文章

  • 东屋娘

    阳石村里的对长辈的称呼多以居住地打头,譬如上院爷、南屋婶、小院姨。由此推及,东屋娘自然就是住在四合院的东屋...

  • 东屋

    在姥姥家的东面,还有一个家,姥姥经常说领你到“东边的家”玩玩,而我习惯称呼它为“东屋”。 已经记不清,它是什么...

  • 2019-11-2回娘家(四)

    文/潇清妩毓 吃完饭我洗涮完毕,到东屋午休。起床后发现娘在客厅的沙发上躺着,爹在里屋睡觉。娘说妹妹带回家三大包衣服...

  • 08.爱心无处安放

    我家的平房分东屋和西屋,我和父母住在西屋,东屋没人住放了很多没用的家具,还有一个旧沙发。我们很少去东屋,家具落满了...

  • 刺槐花开(南墩往事)③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老小家做屋开始说起。 两年前小娘生了个儿子,趁着兴奋头上,小娘与小爷商量把屋重新做下。 稻草土砖屋...

  • 当你看见时07

    糖开始了实习下班后在酒屋打工的日子,见到老板娘的第二天,她就给了糖酒屋的钥匙,老板娘不在的时候她就帮忙打理下酒屋。...

  • 立秋之日回娘家(下)

    前邻祖爷爷已经去世,娘说反正活着也是受罪,不如早去早解脱。东邻老太太嫌弃在北屋需要爬台阶,今年搬到了西屋住。这几天...

  • 跟着唐诗宋词去写作9

    归乡 春节归故乡,老宅换新颜。 犬吠宅屋间。 犬吠宅屋东,犬吠宅屋西, 犬吠宅屋南,...

  • 俺一家

    老院深,六间土坯房我家三间,大爷三间。奶奶以前住东屋,东屋南是锅屋,过院穿过锅屋黑漆槐木大门,能见一棵有年月的枣树...

  • 我的家

    家有三间堂屋,两间东屋,和两间南屋。东屋是柴房,南屋是放粮食和杂物的小仓库。堂屋是居住的,两个窗户铝合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屋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tq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