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张大可以/文
惊蛰至,万物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到了,春天就真的来了。大地回暖,春满山河,绿柳杨风,一路陌上花开。
惊蛰,意味着苏醒,绵雨霏霏,燕鸟出动,春意萌发,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
我们都知道,惊蛰后,知了蠢蠢欲动。知了在黑暗的泥土中呆了7年,在土里完成了所有的发育过程。当我们听到它们时,它们已经7岁了。它们出土只是为了交配繁殖下一代,一旦交配完成,雄蝉就会死去,当雌蝉把卵产在土里,也会死去,整个过程是短短2个星期。
于是它们要及时行乐,要争分夺秒地鸣叫吸引来雌蝉,才能在短短的2个星期内完成整个生命的旅程。
这是蝉的命运。
那么人的命运如何?沧海一粟,在更大的存在看来,人的命运是否也是如此短暂?
昨日,拖家带口跟朋友们小聚,酒足饭饱之后聊聊家常,每人都细数着近一年来的变化,在生活琐碎间,有顺遂、有无奈、有希翼。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彩纷呈,犹如剥开彩色的糖纸,里面裹着许是一颗酸枣,或话梅,或牛奶夹心糖……一切都有可能,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啊,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葆有希望,也是一种坚毅。
就如同在觉察每一次内在的成长和感受,像在身体之内划一次火柴,点燃烧透了每一种感受,体会淋漓尽致。反反复复体验透彻了之后,了解诉说的欲望,不是为求得安慰,而是云淡风轻的告知过往。万千愁绪,已是坦然,语言在这些真切的体验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唯有做的,保持内心欢喜、心存敬畏、精进出发。惊蛰过后意味着新生,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乐与悲,需要拥有以下三种特质。
【1】保持淡然的欢喜心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曾说: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常说面由心生,脸是内心的一面镜子。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的打磨,即使爱笑的成年人,在琐碎纷呈的漩涡里,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当爱笑的脸逐渐憔悴,眼神也变得暗淡无光。
毕淑敏也曾说:“女子年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天真烂漫的。但是你去看中年妇女,就能看出幸福和不幸福两大阵营。”已入中年,即使再钝感的心,在生活的千锤百炼里,如欣喜、如落寞、如英勇果敢、如溃不成军,五味杂陈、各自精彩。
生活就是一场盛宴,盛装而行,看行头、神态、举止、同伴。不卑不亢、不慌不躁,盛兴而来,盛兴而归,关键时刻真情流露。忌用情太浅、入戏太深,拧得清、看得开,看透不说透,宜全情演绎。
记得带孩子一起看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的瞬间,忍不住哭了,有种喜极而泣的感动。很奇怪之前看了很多遍,并不是很死忠的粉,有了孩子后,内心变得更细腻、敏感,也许是太想成为老爷子那种充满爱和童趣,足够强大得能温柔对待自己和世界的人吧。
既然生活可以雕塑一个人的相貌,为了不得病,为了不变丑,我们应更多地让爱意充满心扉。所以,选择让自己内心萌发爱意的事情,比如阅读、运动、画画、观影,心生欢喜,心怀坦荡地踏步前行。因为有热爱的东西,所以心底总是存着一丝暖意,自愈能力便比旁人也强上一些。
作为女人,保持倔强又独立,但始终温和,用努力来赢得底气和自由,内心永远充满力量。最有美感的,一张淡然的脸、天真的脸,往往是既呈现出真实年龄,又不乏生机和气韵的人。
【2】心存敬畏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句名言: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内是已知,圆外是未知。你知道得越多,你的圆圈就会越大,圆的周长也会越大,你与未知接触的空间也越大。你知道的东西越多,不知道的东西也会越多。”
所以,人的认知有五重境界。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重: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重:知道自己知道。
第五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无知”。
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叫“自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盲知”。
知道自己知道,这叫“真知”。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叫“无知之知”。网上有个提问:一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温柔的?有人回答: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很多人可能万万想不到,这句话竟是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说的。
很多著名科学家,晚年都信奉神学,比如牛顿,比如爱因斯坦,比如霍金。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当科学家翻过一座大山,到达另一座大山时,山顶上已经坐着一个人,那便是神学家。”是爱因斯坦崇尚神学吗?并不是。是因为他掌握的知识越多,对宇宙的了解越深入,就越感觉自己渺小无知,觉得那些未知规律只有神才知道。“我们对宇宙了解得太少了,我们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瞎蒙。有两个事物是无限的,第一是浩瀚的宇宙,第二是人类的无知。”
古有夏虫不可语冰,信息爆炸的现代,互联网的大潮把一切公之于众,是事实?还是让我们看到的事实?不得而知。
所以,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不要看到表面就觉得想当然,不要在不熟悉的领域指手画脚。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
请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保持敬畏。
【3】修行在路上
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有其美好与辛酸。
在前行的旅途中,每一步都走得很用力,时不时地回头看看,发现有一群人在努力追赶现在的我们;时不时的往前看看,发现有一群人走在我们前面;时不时再向左向右看看,会发现有一群与我们肩并肩用力走好每一步;人的一生要么追赶、要么被追赶、要么落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超越前面的那一位,唯有全力以赴,才不会被遗忘。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内心强大的人,总能在岁月浮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专属坐标。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陷入泥泞而不起,蝇营狗苟过活,这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人生若是一场修行,把心融入雪片,洁白清新; 把心融入一缕暗香,素雅袭人; 把心灵放逐远方,循着暗香,行走在自我人生之路,将在风雨磨砺中成就坚不可摧的你。
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
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
然后,我们依然要这样做。
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结尾如是说。
洋溢在脸上的自信,藏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骨子里的坚强。唯心生欢喜,保持敬畏,一路漫漫修行,即使走完平淡的一生,也无怨无悔。
所以惊蛰之际,吐旧纳新,迎万物生。祝平安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