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濂溪(三)

作者: 一杰28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20:34 被阅读0次

    濂溪因元公而得名,溪之幸。

    元公因莲花而悟道,公之幸。

    道随濂溪而传天下,则天下之幸。

    问道濂溪(三)

    初识周敦颐并不是因为濂溪,而是《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问道濂溪(三)

    《爱莲说》,传世经典之作,文章不长,极美,境地至高。

    元公以莲之高洁,寄托毕生的心志。

    古往今来,咏莲者数不胜数,唯元公把莲花刻画到极致。

    问道濂溪(三)

    莲,花之君子。

    元公,世之白莲。

    佛说:花开见佛性,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元公打小就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敦颐的出生,故事很美。

    问道濂溪(三)

    公元1017年腊月,广西贺州桂岭县县令周辅成的夫人郑氏在县衙中生下周敦颐。

    而老家楼田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夏季开放的莲荷,开出满塘五色莲花,整个冬天都盛开不败。

    问道濂溪(三)

    古时,对于大家,人们总是愿意赋予传奇色彩的。

    天资甚慧的周敦颐受家庭熏陶,从小便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

    可好景不长,周辅成在任上因病去世,周敦颐随母回到故乡,回到了那片莲塘边。

    公元1024年,郑氏带着7岁儿子周敦颐来到衡州府投靠哥哥郑向。

    郑向,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帝师级的龙图阁直学士,尤其对先秦百家著作、易经有独特的见解。

    有着超强的领悟能力又酷爱白莲的周敦颐,深得舅父的喜爱。 郑向尽心尽力地教育着周敦颐。

    在衡州,一呆便是7年。

    周敦颐博览通读了诸子百家著作,在学识水平上有了较深的造诣。这为他日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衡州,著名的宗教胜地,“儒释道合山”。这种独特的宗教现象更是对周敦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年间,除了读书,周敦颐喜欢到衡州各寺观游玩,醉心于佛学、道教。

    公元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

    这一去,周敦颐遇上了“逢僧处”——鹤林寺。

    问道濂溪(三)

    这一去,一部影响世界的崭新学说,萌芽了。

    “逢僧处”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由于经常去鹤林寺借住读书,与寺里的一位僧人关系密切。

    这位僧人,不简单。

    他,便是寿涯。

    对于周敦颐来说,除了父亲与舅父,寿涯是又一位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人物。

    问道濂溪(三)

    《鹤林寺志》载:“宋寿涯禅师与胡武平、周茂叔交善。茂叔尤依寿涯读书寺中,每师事之,尽得其传焉 ”。

    寿涯,得道的高僧。

    看看禅师的一篇美文《渔家傲》吧。“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窈窕丰姿都没赛。提鱼卖。堪笑马郎来纳败。清冷露湿金襽坏。茜裙不把珠缨盖。特地掀来呈捏怪。牵人爱。还尽许多菩萨债。”

    《宋元学案》的记载虽也简略,但详细记载了寿涯传给了周敦颐什么。 “元公(周敦颐)师事鹤林寺僧寿涯,而得‘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雕’之偈。”

    问道濂溪(三)

    元公悟道偈语,终成《通书》、《太极图说》。

    理学,犹初放的莲花,横空出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道濂溪(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yo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