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角儿》有感

作者: 花灰花雾灰雾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00:45 被阅读18次
《西雅图时报》曾经这样评价过《角儿》:严歌苓作品的核心,是对人性的最终理解—那种不受社会构架所控制的人之天性。

作者严歌苓通过精准、细腻的语言,以友情、亲情、男女之情临摹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以悲哀的结局收场。作为读者,有同情、怜悯,却也能感受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强烈。十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仿佛跳脱出文字,在纸张上浮现一场场话剧。作者本人也曾说过,不全是虚构,有一些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我想,如果结局存在一定的真实性,那就像是揭开血肉模糊伤口上的一层纱布,是现实的重现,也是悲剧的重演。

其中最有感触的是《小顾艳传》和《老人鱼》,不知是否和人的记忆有关,刚好是整本的首篇和尾篇。《小顾艳传》中,小顾对杨麦的爱甚至到了失去自尊、平等都不顾一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失去了理性,丢了自我,很多行为也显示出爱到了病态的程度,而这世间不乏小顾这样的女子,若爱是她们人生的信仰,一辈子为一个人奋不顾身爱一次又如何?读者是否又有资格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批判他人的爱情和人生?因此我不觉得小顾的人生是悲哀的,她做的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杨麦,离开杨麦,这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另一篇文章《老人鱼》,穗子和外公的故事让人心酸泪目,读罢,沉浸在灰暗的心情中,久久都不能走出来,似乎也应了这本书的名字《角儿》,误把戏当成了眼前的人生。之所以印象深刻,是为外公对穗子的情感而感动,且不说一般祖孙之间都会有的情感,外公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和穗子没有血缘关系,他和这个家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血缘关系,是个外人,就连喝外婆也并不恩爱,因此外婆去世后,穗子是外公唯一的情感寄托。然而世间之事,念念不忘,并非必有回响。穗子终究也是成为了她以前瞧不起的大人中的一个,直到外公死去都没有回来看过他一眼。但我对穗子,始终恨不起来。这一章节,我翻来覆去,在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感受到外公对穗子的爱,处处都是我能够说服自己去恨穗子的理由,但对穗子,最终剩下的只有怜悯二字。文中提到过,“怜悯可不是什么好的感情,被怜悯的人必须接受怜悯中略带嫌弃的敷衍。”若穗子接受了这样的怜悯,她也就不是穗子了吧,那我必然是要恨她的。

《角儿》,这其中的角儿,是否有一个能够叩击你的灵魂,亦或是与你同台共唱?

相关文章

  • 严歌苓《角儿》有感

    《西雅图时报》曾经这样评价过《角儿》:严歌苓作品的核心,是对人性的最终理解—那种不受社会构架所控制的人之天性。 作...

  • 关于《角儿》的一点想法

    #一点想法# 关于严歌苓的《角儿》,很值得在夜里读。 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大概算是选录进《角儿》这本书里最长...

  • 读严歌苓穗子物语:人生该怎样走下去

    《角儿》是严歌苓的小说《角儿》中的第二章,通过穗子这样的一个线索人物,聚焦了名角儿朱依锦经历文革前后发生的故事。 ...

  • 消解英雄,窥视人性

    ——读严歌苓小说《芳华》有感 没有看成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带着遗憾,我选择了读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当然,因为电...

  • 读书笔记:严歌苓《角儿》

    书中对于人性的刻画,真实得可怕。 女儿嫌弃老父亲被批斗带给自己的不幸; 艺术家丈夫嫌弃小顾的愚昧无知,即使她是因为...

  • 开在早春的双生花

    ——有感于严歌苓的短篇小说《白蛇》 喜欢严歌苓老师的所有作品,喜欢她用普通司空见惯的词语,雕琢出那么多性格迥异...

  • 今日荐书《严歌苓中短篇小说自选集:白蛇+天浴+穗子+少女小渔(套

    《严歌苓中短篇小说自选集:白蛇+天浴+穗子+少女小渔(套装共4册) (严歌苓文集)》:严歌苓亲自选篇,收录最精华最...

  • 读《芳华》有感

    文/木头姐 《芳华》——严歌苓 ——读原著有感 第一次听闻《芳...

  • 美丑之间

    ——严歌苓《审丑》读后所想 一 喜欢严歌苓,不论是短篇还是长篇,每个故...

  • 《扶桑》有感

    初识严歌苓,是通过好友介绍的《角儿》。读完《芳华》后,越发被她吸引。 可今时今日,我又重新认识了你。你笔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严歌苓《角儿》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aoj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