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写总结的日子。
然而,今天有些许不在状态。努力地看电影,认真地看电影,痴迷电影,无非就是想靠近它。电影的世界广博而又宏大,随便挑一部经典出来,背后某个国家和民族某一时期的文化就让人百爪挠心,也可能是好奇心或者求知欲太强了,有时候,难免感到精疲力竭。
身为一枚理工男,虽然告别了与机械打交道的日子,但是码字的日子也一点都不好过,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路漫漫其修远。这几天读诺奖得主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浮世画家》,被里面朴素真挚的文字所打动,最让我艳羡的是那种用一个人的品行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规则,我不敢奢望能成为知识分子或者文化人,在我那贫瘠的黄土高原,在别人诗情画意吃着点心喝茶读文学的时候,我也许在地里劳动或者在哪个山头望着夕阳发呆呢吧。
在我没有办法掌控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一切都受制于家族的理念,后来我也的确实现了父亲毕生的心愿,成为了一名流水线上的合格工人,然而,这是以牺牲个性发展为代价换来的。
稳定的生活不好吗?父亲一直希望我回家去,跟他一道营务果园,那个生我养我的落魄故乡,有我朝思暮想的父母,但是我还能回去吗?每天喝着咖啡看着西方的电影,读着日本的文学,让我回家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一样做个煤矿工人吗?
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是这样吧。
没有艺术家的才华、没有知识分子的睿智、没有文化人的博学,所以沉淀下来,像蜗牛一样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背着自己的壳慢慢前行吧。
加之这几天看了几集《东京爱情故事》,我的心绪再也难以平复下来了,我也一直试图想把自己的情感经历跃然纸上,用文字记录下来,虽然不会流芳百世,但是回忆就像没有疏通的下水道,根本无从下手!而且现在看那些顾影自怜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过往,真的让人心生愤嫉。
以下是2018年1月29日至2月4日的观影总结:
(按观影时间顺序排列)
1、《边草无穷日暮》(2017) 中国大陆
微信电影群里一个上戏的导演网友拍的,把上海的街道、田野、巷弄、城市风光捕捉地很唯美,很遗憾,短片的故事过于单薄,撑不起风景的颜值,所以只能当上海的风光宣传片看了(原谅我这么苛刻)。
2、《野马》(Mustang 2015) 土耳其
五个姐妹干净到极致的美,与她们的芳龄青春年华被迂腐的宗教和传统婚姻观念所禁锢,这是影片最大的看点。
关于本片的影评可移步:《野马》影评。
3、《洛兹小城》(Z miasta Lodzi 1968) 波兰
波兰电影大师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的纪录短片,用客观冷静的镜头记录下了洛兹这个小城人们的生活状态。纺织厂、乐团的危机、退休工人送别会、公园演出等场景,以及破旧的街道,灰蒙蒙的天空,斑驳的墙面,古老的建筑,新建的烂尾楼等展现出小城破败但又充满生机的面貌,还有温馨的生活气息。
4、《在森崎书店的日子》(森崎書店の日々 2010) 日本
该怎样去形容这部电影呢?貌似很不适合当下年轻人的浮躁,急于表达自我的状态。所以我还是自己私藏就好了,像一瓶自酿的梅子酒,甘苦自知,冷暖不与他人言说。
5、《佛罗里达乐园》(The Florida Project 2017) 美国
用小孩的视角写尽底层人民的生活现实,独立电影的翘楚。影片堆满了生活化的碎片,但是一点没有沉闷,有一个古灵精怪的小萝莉在荧幕上蹦来蹦去,想想都是不会睡着的。奥克兰公路旁的迪士尼并不是孩子的天堂,也不是所谓的乐园,它是一个冰冷的社会阶层,最怕导演贩卖同情和怜悯,谢天谢地他没有这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