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经年
“不是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
这是高房山写下的两句诗,正如诗题所说——“怡然观海”。“怡然”与“闲”,无不是诗人心向往之的,诗人对沧海发问,向清风求索答案,生于快时代的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
何为“闲”?
回望过去,历代诗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答案。
清代的虚云作的诗《无题》中说“修心修道无此语,谈玄谈妙总是闲。从此何劳山下问,烹茶挑水听潺潺。”这是一种闲,是禅道的最高境界。静心修身,了无杂念,烹茶挑水依旧悠然自得,放下俗念,看淡得失,清心寡欲,确是个闲人。
晋代陶渊明也曾这样写下:“采菊东禽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种闲。内心恬静,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大自然中找寻一份自由,一份清欢,隐士风范,逍遥自在,追随本心,无拘无束,活在淡雅而美好的世界里,做个闲人。
可高房山追求的“闲”更像是心灵的休息。那是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滴水穿石也从容”的闲。不急不躁,放平心态,养精蓄锐,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储备能量。正如“山不忙,却能生出万树千花;水不急,回眸时已奔流万里。”
放眼现在,我们是否缺失了那一份“闲”?
我们或许做不到清心寡欲的“闲”,做不到与世无争的“闲”,但我们真的没办法还心灵一份闲暇吗?我想不然。心闲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份种生活态度。慢下来,慢下来,养精蓄锐,享受生活,在纷杂的世界里寻一份清静,寻一份清闲。
会闲下来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海山不老,我心独闲。

附作者大大的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