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徐爱录》43.12心得感悟
【原文】
爱曰:“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五伯以下事,圣人 不欲详以示人,则诚然矣。至如尧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见?” 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鲜矣。此亦可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及。”
爱曰:“如《三坟》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胜,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 之世乎?然其治不同,其道则一。孔子于尧舜则祖述之,于文武则宪章 之。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但因时致治,其设施政令,已自不 同,即夏、商事业施之于周,已有不合。故周公思兼三王,其有不合,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况太古之治,岂复能行?斯固圣人之所可略也。” 又曰:“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 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必行 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 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则亦不可复矣!”
《徐爱录》43.12心得感悟【译文】
徐爱说:“圣人著经,仅为了去人欲,存天理。春秋五霸之后的事, 圣人不肯把详情告诉人们,确实如此。那么,尧舜之前的事,为什么统 统省略,丝毫不可得见?”
先生说:“伏羲、黄帝时代,历史久远而不详尽,流传下来的自然很少。这也是可以想象的,其时民风淳朴,重文彩的现象一无所有。这 就是上古社会,非后世所能比拟。
徐爱问:“《三坟》之类的书也有流传下来的,为什么孔子也要 删除它?”
先生说:“就是有流传下来的,也因人世的变化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风气更加开化,文彩日愈讲究,到了周末,想再恢复夏、商的习俗已不可能,唐虞时的习俗就提也不要提了,更何况是还早的伏羲、黄帝 时的习俗?各朝代治世的表现不同,但遵循的仍是一个道。孔子祖述尧 舜、宪章文武。周文王、周武王的治世方法正是尧、舜的道,然而都依 各时情况而行,他们各自的政令制度互不相同。因此,就是夏、商的政 措在周代实施,亦有不适宜之处。所以,周公里想并采禹、汤、文王的 举措,碰到不合适的地方,还需夜以继日地深入研究。更何况远古的治 世方法,又怎能重新施行?这正是圣人删略的原因。”
先生接着说:“但求无为而治,不能像禹、汤、文王那样依据时代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治理,去非要实行远古的风俗,这是佛教、老庄的主 张。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社会进行治理,却不能像禹、汤、文王那样一切 均以道为根本,而是根据功利行事,这正是五霸以后治世的情形。后世 许多儒生翻来复去地讲说,都只讲了一个霸术。”
先生又说:“尧、舜之前的治世方法,后世不可能恢复,可以把它删除。夏、商、周三代之后的治世方法,后世不可仿效,可以把它删除。 只有三代的治世方法可以实行。然而,世上议论三代的人,却不了解三 代治理天下的根本,仅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所以,三代治理天下的方 法也不能恢复了。”
《徐爱录》43.12心得感悟【心得感悟】
曾经参加过如平先生的课程,讲到华夏文明上古时代是神的时代,彼时人性即神性,乾坤朗朗干净清澈,路不拾遗,人与人之间是包容而谦和的,一直延续到周公时代。而后由于礼崩乐坏,神性惭失转为人性,自私和贪婪随之而生,人性的善恶两面如影随形、相互依附又随时转换,神的光芒与人性之陋交相呼应。前一阵听过《逆向盈利》作者周导的高论,更是直言不讳讲到了神见、人见与兽见,他从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悟出了三种见解:神见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爱众人;人见即我要赚钱也让你爽,双方互惠互利;兽见即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别人感受,可谓奇谈妙见也!今天的我们在商业行为中有多少人是兽见,恐怕不在少数!
致良知四合院的白立新先生曾发文论述商业模式和商业哲学,他提到当今社会的乱象:对一些所谓的新科技、新概念,我们会欢天喜地把它们搬进来,大面积地开始学习、研讨,然后过几年热度下去,再搞出别的概念,大家又去热火朝天地学习。当下在北京,估计至少会有30场关于人工智能的研讨会,50场关于大数据的研讨会,80场关于云计算的研讨会……大家都是忙得不亦乐乎。商业模式能追得完吗?大家看到的都是表象。“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器成之。”今天大家学的商业模式是哪个层面?最多是“物形之”。没有前面的“道生之、德蓄之”,你的商业模式就没有根,我们要移植一棵树,没有根肯定不能活。商业的最终本质是化育人心,但是每个行业又有每个行业的规律和发展曲线。有的行业是阶梯式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要认清行业的规律,怎么认清呢?“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杯水浑浊了,放在那儿静一静,就开始透亮了。让自己静下来,你心中的想法就出来了。
上述几位老师的论述,从神治、神见、处变、道生几个方面阐述了上古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哲学命题,让人受益匪浅。而在本文中先生也剖析了太古之治、因时致治、循道而为的内生哲理,现浅谈三点感悟。
1、太古之治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非后世可及。简单才是大道,朴素方显圣象。
自去年开始学习黄帝内经五音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详细地提出:“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根据五音多与少、偏与正等属性来深入辨析身心特点,是中医阴阳人格体质学说的源头,由此可见辨证配乐的思想。其对人体的体质、情志、疾病根源之见解可谓一针见血、大道至简。人体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机器,如果只是沉迷于对每一个器官研究而缺乏从根源和系统上去了解则不免一叶障木、挂一漏万。其实人本身就是个大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教授认为医院的治疗对人体健康的只起到8%的作用,其余的92%靠人体的自愈能力可以保证健康的机体。而人体的自愈与情志、运动、饮食、作息规律都有很大的关系,音乐疗法作为自然疗法的重要方法,可谓淳庞朴素,去繁就简,今天看起来与太古之治不谋而合,对疾病的预防、康复、治疗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而本人在学习过程中也曾持有怀疑,其主要依据就是:难道可以如此简单的治疗疾病?会不会太简单了?我们已经习惯于各种复杂的治疗手段,核磁共振、CT、PET CT、B超、血常规等等,记得我一朋友曾经抱怨仅仅轻微的感冒去就医,结果楼上楼下一共做了十多项检查,折腾个够呛。而音乐疗法作为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有道理可总因为其过于朴素而让人不敢轻易相信。后来通过深入学习研究,我开始悟到了其一部分精髓:人和机器一样,身体的各个脏器细胞就是机器的零件,它们都遵循一定的频率有规律的运动。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或者疾病时,机器的零件就会改变其正常的运行规律,我们通过外界符合条件的音乐声波与之谐振从而调制其频率,即可产生趋向健康状态的新频率,从而让人更加健康预防疾病。很多人不敢相信或者觉得神奇的治疗方法其实是完全符合科学规律的,它的淳庞朴素如太古之治一样,没有华丽的讲究,只有至真至简的关怀。读了阳明先生的文章,更加坚定了本人学习音乐疗法的信心和决心,也更有意愿去帮助更多的人改善身体状况恢复健康。
从小到大,我有一个习惯:总喜欢长篇大论,繁复啰嗦。有几次老师和朋友也会回应,建议我应该可以说话更加简洁明了。有时候自己也会反思:其实是因为不够自信,在繁琐的语言背后隐藏的是自己怕犯错、怕说不明白,根本原因是对别人不信任也对自己不信任,生怕别人听不懂而误会,所以这种“文釆”只是虚文杂义,毫无价值。有一次听某“大师”的讲座,“大师”面授机宜:专家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就是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当时居然还钦佩“大师”的智慧,在不同的场合也想用一用练练手,现在看来这种能力只能称之为“忽悠”,人们管这类“专家”叫“砖家”,专门把人家绕晕了浑水摸鱼从中渔利。每当看到电视上的“砖家”唾沫横飞口无遮拦,滔滔不绝的讲着一些荒谬奇谈,便心生不屑。有一个股评家,每天预测涨跌,却错多对少,以至于成了反向的风向标,可其本人却仍然胡言乱语亳无廉耻,这些举动的背后是没有诚信,沒诚信是因为没有底蕴厚格,无法承载起责任。我的理解是:朴素无华是厚徳载物,是需要有大能量支撑的,是高度自信的表现,是至诚至善的表现。而欺世盗名、徳不配位之人必不敢淳庞朴素,必繁花乱眼,因为那是最好的伪装道具。先生提倡“惟天下之大诚,能立天下之大本”,乃世间不二之真谛。
2、因时致治,时代不同要与时俱进,不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前一阵子在学习传统礼乐文化,从河图洛书到周公礼乐、孔子礼乐、孔子易传、六艺、乐记、孝经,深感我泱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因如此,中国领先了世界几千年,可是到了近代,我们却落伍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闭关锁国、不思进取。康乾向来都被后人誉为盛世,可我从心底持保留意见:康熙大帝时各国来朝,西方使者进贡了洋枪,本可以研究乃至引进以融入世界科技潮流,可康熙为了稳固统治地位防止百姓掌握军事科技,只把最先进的枪支压了厢底独自把玩,以至错失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好时机。乾隆在位天时地利人和,其本人也是才华横溢样样精通,与各国交流也是备受尊崇,也接触到了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可是乾隆却只一昧的满足个人私欲,游山玩水、儿女情长,同时仍然自以为是毫无危机感,以万国之君自居,视西方科技为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又一次错过了比肩西洋科技的机遇。及至道光之后,积重难返,处处落后挨打,终于把老祖宗留下的底子输了个精光。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文化大革命”很多人提起仍是痛心疾首、不堪回忆。文革结束后中国同样面临着重要的决择,是改革开放还是阶级斗争为纲?当时的领导人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对毛主席晚年的错误盲目坚持,差点在历史的转折点贻误百年大计。而小平同志打破一切桎梏,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很快在神州大地燃起了改革的春风,百废俱兴万象一新,中华民族迅速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92年保守势力有所抬头、对改革开放质疑声不绝于耳之际,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又一次坚定了改革的信心,让中华民族发展的列车驶上了正确的轨道。如果没有因时致治、没有创新变革,哪有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局面?
到了二十一世纪,时代的变革更加日新月异。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十年大变样,以至于界定一代人的年限从十年缩短至五年,如果不学习五年的差距足以产生鸿沟。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人类的变革让人目不暇接。我是从传统制造业做起的,这几年感到了空前的压力。改革开放之初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复存在,大环境变得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变革不创新必然无法生存。在无数次的碰壁、失败、徬徨之后,企业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升级之路。从害怕变化到拥抱变化,进入大健康产业,广泛接触互联网、智能化技术并谋求合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虽然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但是我坚信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有多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其治不同,其道则一。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必行 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
在纷繁复杂的时世之下,我们如果忘了初心,必将乱了心智、陷入私欲的泥潭。道即天理,即良知,循道而为则得道多助、事业广大,悖道而行则失道寡助,事业逼仄。天下之道即天下为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以无私之心去行事时力量是无穷的,而一旦以功利之心行事,必然会患得串失、鼠行狼顾,终究只能活成个“小人”,最终功败垂成、百无一利。
白立新老师多次讲到道,讲到庄严祖国、庄严事业、庄严自己。我们企业人如果要想自己活得有尊严受人尊重,不是看你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你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作了多大的贡献,看你帮助了多少身边的人。我们时刻要警示自己: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真心为你流泪?孟子讲到“集义之道”,孙中山讲到“天下为公”,都离不开一个道字。胡季强总、徐少春总等作为身价百亿的成功企业家们,甘愿从新开始,一切归零,学习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立志做一名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这又是何等宽广的胸怀、何等壮阔的格局?心中的道宽了,眼前的道就宽了,脚下的道就宽了,未来的道就宽了!
在致良知的学习中,来自绍兴的一位企业家已经年过花甲,本来已经可以享受清福安度晚年了,可他学了先生的致良知后重新燃起了斗志,他立志要帮助自己市场里的小业主们创造财富共赢共享。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努力帮助困难户们解决实际问题,找外来的高人名师指导他们二次创业,起早贪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了解他们的需求,经过一次次的沟通一次次的会议,市场重新焕发出生机,这位老人找到了真正的道,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太古之治是神的时代,淳庞朴素是心无杂念、是自信是集义。因时致治须一本于道,道为天理为良知,心中有道则心怀天下。“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必行 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习主席的“一带一路”即是王道,美国的“大棒加萝卜”即是伯道,高下之见立可分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靠仁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辈当自强不息!
《徐爱录》43.12心得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