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作者: 黄磊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23:55 被阅读3406次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致良知一种伟大的力量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馨欬,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远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的各种说法,均以旧本,亦即前贤所说的误本为标准。我刚听说甚觉意外,继而产生怀疑,最后,我殚精竭思,互相对照分析,就正于先生。方始发现,先生的主张犹如水性冰冷、火热炎热一样,即是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产生疑问。

     先生天资聪颖,然和蔼可亲,为人坦诚,平素不修边幅。早年,先生性格豪迈洒脱,曾热衷于赋诗作文,并广泛深入研究佛道两家的经典之作。所以,时人初听他的主张,认为是异端邪说,不予深究。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贬居贵州龙场的三年中,先生处困养静,惟精惟一的功夫,已入圣贤之列,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我时刻受先生之教诲,觉得他的学说,刚接触似乎很容易,深入研究就觉得愈发崇高;初看好象很粗疏,仔细钻研就觉得愈发精细;刚接近仿佛很浅显,深入探求就觉得没有穷尽。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轮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学者,有的虽与先生才一面之缘,有的只闻其名,有的怀着蔑视、恼怒的心倩,就想在立谈之间,依据传说,浮想联翩,如此何能彻底深谙先生的学说呢?跟从先生的人士,听着先生不倦的教诲,常常得一而遗二,如同相马时只注意马的牝牡黑黄,而忽略了能否驰骋千里的特性。因此,我谨把平时所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志奉上,以便考核校正,不负先生教育之恩。晚生徐爱序

              徐爱问:“《大学》首章的‘在亲民’,朱熹认为应作‘新民’,第二章的‘作新民’的文句,好象可作为他的凭证。先生认为应按旧本作‘亲民’,难道也有什么根据吗?”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不同,‘作新民’怎可作为‘在新民’的凭证呢?‘作’与‘亲’相对,但非作‘新’解。后面说的‘治国平天下’,都没有‘新’的意思。比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些都含有‘亲’的意思。‘亲民’犹如《孟子》中的‘亲亲仁民’,亲近就是仁爱。百姓不能彼此亲近,虞舜就任命契作司徒,尽心竭力地推行伦理教化,籍此加深他们的感情。《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即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即是‘亲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再如孔老夫子的‘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即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说‘亲民’,就包涵了教化养育等意思,说‘新民’就失之于正道了。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心得感悟】

            徐爱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是阳明先生的妹夫,也是先生的第一位学生,曾经担任南京工部郎中。可惜天妒英才,仅在而立之年即英年早逝,殊为遗憾。先生为之极其痛心,曾叹曰:“曰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不浅。”徐爱极为好学,对心中的困惑总是刨根问底,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想象几百年前的年轻的徐爱,对于求学之至诚专注的态度,真让今天浮躁喧嚣、物质至上的人们汗颜。

              本文是徐爱记录的与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自己的引言,后经阳明先生另一位弟子薛澄整理而成,充满着哲理、思辩、感悟,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近来常有感触。很多为金钱奔波劳碌的人,根本无暇关注了解传统文化,一听论道便笑其迂腐,沾沾自喜于自己之精明能干、个人私利,算盘打得比谁都精,可谓醉生梦死矣。所幸有一批立志弘扬中华传统精粹文化的仁人志士,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习主席的号召下,拉开了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帷幕。因为《徐爱录》之博大精深,不能以一概全,只得择其段落分别书写心得,本文即是针对1、2节学习而写的两点感悟。

    1、学习不可蜻蜓点水、不可主观臆断,须用心揣摩、毕生践行。

            在杭州的第一次线下致良知学习时,当我听到主持人晨曦总反复讲阳明先生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的“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觉得似乎是老生常谈,听了不知道有多少遍,无须再费时费力多此一举。后来听了康恩贝的胡季强总、余姚中国塑料城书记和另一位从甘肃远道而来的一位企业家分享,才知阳明心学不是靠几句话可以领悟的,如何真正用心去体会并知行合一,才需要毕生追求践行。所幸还是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和一群正行正念的同修砥砺前行,终于越来越领会到致良知的精妙博大,并坚持了下来,其中所经历的困惑、犹豫、徬徨、压力、痛苦、误解,唯有自己晓得,但一旦垮过去这些坎便又是一片新天地。“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

            我们身边往往有这样一类人,天资极聪颖,学什么都一点就通、一通就透,真的是羡煞旁人。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正因为其聪慧过人,所以就不会用心去下功夫,所有学问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说起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上知天文地理星球爆炸、下知猴子上树蚂蚁打架,吹功可谓一流,做起来却“样样通样样松”,令人不敢恭维。在学习当代儒学名家南柏先生的《东方智慧》课程时,南先生就说到很多聪明人的憋病,就是自以为是,思想过于活跃不够专注,结果还是成不了大器,南先生选徒的条件之一居然是不能太“聪明”。我的理解当然不是说“聪明”不好,但是如果只是“表面光”,缺乏耐心、毅力、智慧,那样的“聪明”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阳明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也提到“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又云“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据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武汉市市教育局副局长田文江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表明,1977年到2007年的30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问题,做学问不是应试、不是比急智,而是一场终生持续的修行,比的是耐力、是思维方式、是内在的心智。很多大家都是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炼一门学问终成其之高,大画家齐白石习画一辈子,才在年近七十蒙徐悲鸿慧眼相识成为一代宗师。现代社会资讯发达,流行快餐文化,信息处于爆炸时代,人们的心因而也很难安定,知识大多食多不化、惊鸿一瞥,这就更加考验我们内在的定力和智慧。

          其实反观诸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向来自诩“聪慧警捷”,历史、地理、文学、易学、经济、管理等学科多有涉略,且爱强记,可是至今仍然一无所成,其根源正是缺乏恒心、耐心,且未能学用结合,知识仅流于表面,记一点又忘一点,好比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徐爱之悟,正是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2、亲民的标准是站在对方看问题,容易为人接受;而新民是要求对方去改过自新,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面包含了:修己明德、亲民仁民、至善之心。朱子所谓“作新民”,虽然是劝民众作新、从新、自新,然而总不免有教条主义、居高临下之嫌。程朱理学教导人们“存天理灭人欲”,违背人性的根本,然而人的欲望是客观存在的,靠压制并自新,恐怕是难上加难,靠说教去“新民”,只会适得其反。本人在担任公益组织管理岗位职务的过程中,刚刚开始的时候,主动与会员打成一片,遇到会员的生日、公司开业、聚会等活动,如有时间总会尽量参与,甚至对会员的员工个人问题也有考虑,组织了好几次相亲会也成了几对,很快就聚拢起了人气,组织也迅速凝聚了人心,并获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可是成立几年后,因为组织的扩大,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要提高组织的层面、要玩得“高大上”,要营造组织管理者的“神秘感”,自己也缺乏主见、耳根子软,开始刻意和会员们拉开距离,高高在上。核心班子也热衷于做大项目、走上层路线,认为会员必须跟上我们的步伐,不自新不转变观念的可以优胜劣汰。运行一段时间下来,突然发现周围的会员再也不愿和我们讲知心话,一个个玩起了小团体,三个成群四个一伙,自己私下玩得不亦乐乎,可对组织却失去了归属感。我们再好再大的公益项目,也带不动大家的爱心;而以前再小的事,也总是众志成城、相助者众。反思之下,包括近来修习致良知,我们也开始回看自己,放下身段走进会员中去,不讲冠冕堂皇的道理,只求真心以待,慢慢的有一部分会员收到了一份用心,原来已经离开组织的会员也有部分开始主动要求回归,其中的区别正是“亲民”和“新民”之间的区别。

            而我对亲民的理解,除了是和民众打成一片、关心他们之外,还要了解民众的需求并设法去创造条件满足。这个话题以前我也提过,可是一句“众口难调”便让自己打了退堂鼓。而在修习致良知的过程中,坚定了自己去践行初心的信心和决心。众口虽然难调,但只要是合理存在的,总要创造条件去满足。至于是否能够完全满足,那只能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我们做到四个字就可以:问心无愧!昨天参加组织内自己所在分会的五周年庆,原来有所顾虑,因为有部分家人对自己有看法,认为我开始脱离群众,有话宁可私下议论也不想当面交心。后来想起先生的“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和家人们推心置腹、恳切交流、反省自我,以真心换真心,最终那份浓浓的亲情打动了彼此。我们这个组织成立之初即是以家文化为核心,让中小企业主找到一个心灵港湾,大家抱团互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这也符合当下大多数会员的需求,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人心就会凝聚,工作便不难开展。反之,一味的说教、要求,会员只会选择逃避、退出。这个例子,也是验证了“亲民”和“新民”之间的差别,同时对亲民的定义,不仅是亲近民众,更要了解其关切,努力去实现。

            公益组织如此、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对员工,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以制度强压,只会造成员工“敢怒而不敢言”,一有机会就“择良木而栖”,当公司遭遇困境时更不可能指望他们风雨同舟,只会“树倒胡狲散、墙倒众人推”了。反之,从生活上关心、从工作中帮助、从态度上亲近、从需求上满足,员工一定会和公司荣辱与共、同甘共苦。

          “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亲民的前提是修好自己的德行,否则“便是作伪”了。而亲民的方向便是去到“止于至善”,这才是真正的“大学之道“。

              在网络上查看“阳明心学”时,会看到很多人不屑一顾,认为“讨论这个太虚了、毫无意义”。其实当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去掉一切的井底之傲,让自己昭明洞澈,遇到问题时洞察其中的根由障碍,用自己的内心去格物致知,则离知行合一之果必然会越来越近。每一天的学习,都让自己成长,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相信一个不一般的自己定会呈现。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爱录》43.1-43.2心得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dx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