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立秋了,我也罕见抢了回秋膘,炖了一些肉,没承想肉的味道超乎想象的好。虽然日常的饭菜味道并不差,可就是有两样不会,做鱼和炖肉,做鱼还有些经验,炖肉总是差了一些味道。
原本想着,味道不好也要吃完,不能浪费,只要是还能吃,就要吃完,浪费食物是可耻的。其实还有些小私心,自己做的,哭着也要吃完,不为别的,自己做的。我的厨艺是近些年提起来的,一个人的生活总是要会一些技能的。
若要追奔溯源的话,第一次下厨还是在少年时期,做的食物是饺子,到现在还记得,包出来的饺子歪七扭八的,勉强能看出来饺子,当时离过年的时间不算远了。
少年的好奇心总是无穷大的,那时候已经回老家有几年了。我们家有个习惯,爷爷奶奶总会在过年前的一段时间,包一顿饺子。
爷爷奶奶说,这叫提前体验一下过年的氛围,实则是奶奶嘴馋,每隔一段时间,便要吃一顿饺子。过年前的这一顿,恰好除过年外的最后一顿。虽然当时日子以前确实好过了,但穷时留下的来的记忆总是最深刻。
奶奶日常里真的馋嘴,为此我和奶奶发生不少大猫和小猫争老鼠的故事,奶奶是大猫,我是小猫,老鼠是好吃的,农村不是城市,吃的总是没有那么多的。现在回想起来,大猫还是大猫啊,小猫还是稚嫩了些。
当时回家有些年头了,每年快过年的便要包一顿饺子,少年的好奇心是无穷大的,久而久之,便有了包饺子的想法。
再加上包饺子没有寻常的饭菜那般繁琐,包好直接下水中煮沸,捞出来,调些料汁,就可以吃了,这是当时认为的。
现在厨艺好了很多,想做出好吃的饺子,不止的是皮的事,饺子馅更是重中之重,其中细节,繁琐至极。
第一次下厨便是这时候,那时恰好是星期六,找同学玩了一天,傍晚回到家,看到爷爷奶奶在包饺子,顿时,压抑了几年的好奇心如火山般爆发了起来,毕竟当时第一次烧锅过留下来的印象太深刻了。
看到爷爷奶奶后,便对爷爷说,我也要包,语气异常坚硬。爷爷看到我的样子,不由的笑了一声,说,你去把手洗洗,我教你包。
后来爷爷说,我当时的样子,像受了气的小媳妇。确实,受了灶的气,而且受了好几年,漆黑的脸蛋时还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少年总是记仇的。
洗完手之后,便做到了包饺子的桌子前,爷爷说,包饺子讲究放,抹,推,捏。放是放肉馅,我们家到现在为止,吃的饺子多是肉馅,这是奶奶留下来的传统。抹是沾水抹饺子皮的边上,用来煮的时候,口不开。
推就是弄出褶皱来,这一步我到现在都弄不出来好看的褶皱来,就不过多叙述了。捏就是把该捏的地方都捏紧,特别是褶皱的地方。我可能说到不对啊,每家都有每家的包饺子的方法,别喷,谢谢。
爷爷边说便做,奶奶在傍边的适当的提醒一下细节的部分。说起来话长,实则就一分钟。爷爷说完了,也示范完了,便拿了饺子皮,让我试一下。第一步,没什么难的,饺子皮放在手心,用勺子舀了肉馅放在饺子皮里。
接着第二步,食指在水里占了一下,沿着饺子皮的边转了一圈。前两步还算简单,最难的是第三步,褶皱,在这一步前,我还提前特意多看了几遍,爷爷奶奶怎么弄褶皱的。
到我弄褶皱的时候,盯着饺子包看了半天,不知道从哪下手。看了半天,结果看急眼了,一急眼,便弄出了不是褶皱的褶皱,怎么看怎么奇怪。你要是要求我现在画出来,脑袋里有画面,就是画不出来,画出来都不是脑海中的景象。
急眼之后,看了半天,便放弃了,按照最后一步该捏的捏好,心想自己做的。在捏第二个饺子的时候,比第一遍多看了几遍,褶皱的样子,虽然比第一次好了一些,还是奇怪的样子。
爷爷看到我包的饺子后,笑出来了声,但看到我的样子,就不笑了。然后特意示范了,褶皱的手法,放慢了好几倍,便捏边讲。
失败的经验加上爷爷的特意的教导,这次捏的样子,奇怪是不奇怪了,但也只能达到不丑的地步。
同时心里也知道只能到这一步了,便不再纠结捏的什么样子。很快饺子皮就包完了,结束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包的不少,虽然总有种奇怪的感觉。
爷爷好像看出来我的想法了,便说,别再想了,饺子是来吃的,不是留看的。饺子最后是我下锅的,不为别的,虽然包的不好看,总归是自己包的,自然要自己亲自放到沸水里了。顺便连爷爷奶奶包的,一起放在沸水里了。
饺子出锅的时候,看着冒着热气的饺子,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虽然我包的难看了些,味道却并不差,当时心里想着,自己包的果然好吃,现在想来,爷爷奶奶的肉馅调的真好,那天我足足吃了俩大碗呢,满足胃的同时,也对过年有了更大的期待了。
现在不像过去了,平日里也能吃到节日性美食,但美食的滋味始终差了些,这可能便是节日的滋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