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收到小弟电话,妈妈腰疼病复发住院了,夜里辗转反侧睡不好觉,决定写点什么给我最爱的妈妈。
母亲出生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出生仅八天,我姥姥就因病去世,是姥爷抱着吃百家奶长大的。姥爷家在村里有几母薄田,为了生计所有人都要下地劳动,大家根本没时间管母亲,总是鞋子破了,没人做,衣服破了,没人补。好在母亲自小聪慧,自学成才,打小自己就摸索出一手好针线活。
母亲到了出嫁的年龄,正好赶上文革,姥爷家被划成了富农,在那个成份高于一切的时代,母亲经媒人说合,嫁到我们家,一个真真切切的贫下中农。
母亲嫁到奶奶家时,结婚盖的被子是奶奶借的亲戚的,婚房门是用高粱秸秆扎成的,用来挡风。奶奶七个孩子,爸爸是老大,一家人都睡在一张土坯垒成的火炕上,盖着棉絮取暖,二叔、三叔都已经十六七岁的光景,没鞋穿,天天光着脚丫跑在大街上,在那个时代,七个孩子都长大成人,没被饿死就已是万幸了,娶亲更是困难。
母亲嫁过来后,第二天就把被子还给了人家,白天到生产队里挣工分,晚上回家搓麻线,纺棉花,给公婆、小叔子、小姑子做鞋、做衣服,那时母亲还不是非常会做饭,却一下子要照料十多口人的饭食,因为做的不好,没少挨奶奶骂。在父亲和母亲的努力下,很快贫穷的家有了改善,家里人都有鞋穿了,还攒下钱盖起了村里最气派的土坯房,村里人对我家刮目相看,二叔、三叔的婚姻也就很快有了着落,提亲的人多了起来。
在结婚的后的七年间,母亲相续生下了我们姊妹仨,我是老大,下面两个弟弟,妈妈的责任重了起来,即要照顾爸爸的弟妹,又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晚上经常点着油灯做活到十点,白天如果奶奶看到没给叔叔们做鞋是要骂的,所以母亲都是夜里偷偷做我们的,如果爷爷看到母亲灯点的太晚,也是会不高兴的,因为煤油灯费钱。那时候,不管多忙,到过年这一天,每个人都会有新棉袄、新鞋穿,而且还要确保奶奶穿上新的大襟褂子,经常都到三十,母亲都还在赶着针线活。
随着叔叔们成家立业,家里的人也多了起来,分家也就提上了议题,我们分一个瓮、一张床,临时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同时村里也给划了新的宅基地,那段时间,我经常在早晨睡醒后领着弟弟们大哭,因为看不到爸爸妈妈,他们一般天不亮就起床,用地排车拉土填地基,准备盖屋用的材料,在两个人努力了一年后,盖起了5间土坯房,扎起了篱笆式的院墙,在一个晚上,我们还在梦乡中,就被抱着来到了新家。
记得这时候村里分田到户,家里分到10多亩地,还有一头牛,母亲非常高兴,没白没黑的下地干活,父亲因为一直在外面工作,地里根本帮不上忙,10多亩地全靠母亲一个人劳作,那时因为妈妈下地干活回来的晚,早饭开的也晚,我经常上学迟到,被老师戏称为“迟到大王”。妈妈的劳动有了丰厚的回报,我印象中,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也吃上了白面馒头,油也多了起来,妈妈偶尔可以为我们几个炸点面条状的小零食了。但是劳累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妈妈的身体状况已变得非常坏了,胃病、肾炎这些慢性病长期困扰着妈妈,即使如此,妈妈仍然坚持着自己干活,用瘦弱的身躯撑起属于我们的一片天,让我们读书、上学,只为将来,她的孩子们不要像她一样辛苦。
好在我们三个还算出息,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对父母都孝敬的很,原以为母亲可以不用再种这么多地了,这把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了,可是她却依然倔强的劳动着,不愿给孩子们添负担,母亲说:“干了一辈子,停不下来了”,我知道这是她在扯谎,因为她爱我们。
这就是我的母亲,用爱改造了一大家人的命运,却依然默默劳作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