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努力,我们大部分人想到的会是积极向上。
可是,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努力工作,却不一定能够达成设定的目标。
因为,很多时候方向比努力更加重要。
爱迪生曾经说过:
“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99%的努力确实重要,可是1%的灵感有可能决定了99%努力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懒于学习,懒于改变错误的认知,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勤奋确实很容易,即使有了进步,也很难出现质的飞跃。
因为,重复过往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如果组织在内卷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所有人只专注于细节,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环境与战略及战术间的关系,就很难把握住长远的发展问题。
做熟悉的工作能够让我们轻松应对各种突发问题,难的是跳出问题看问题。
在市场竞争中,当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大部分商家都会倒在价格战之中,只有通过创新,进行差异化发展的时候,才有机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懒惰分为两种:一是懒得动脑,二是懒得动手动脚。
前者属于勤劳的人,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多劳多得”的怪圈,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累。
后者指的是身体上懒惰之人,这样的人头脑可能非常喜欢思考,懂得如何快速解决问题。
这样的“懒人”,比勤奋的人可能更容易取得大的成功。
我们的大脑有着用进废退的功能,如果长期缺乏思考,造成少用或停用大脑,会造成脑力的“废用性萎缩”。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快速达到某地,就发明了汽车和飞机。
因为想要偷懒,所以发明了很多一次性用品、外卖、预制菜及AI机器人等……
懒惰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做所有事情都非常专注,那么,我们的大脑一定会快速崩溃。
因之,客观看待“懒惰”,合理运营自己的“懒惰”,才有机会快乐的工作及生活。
思考:
对于当前的困难,你准备用它影响你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