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文学世界简书,精彩你我
抑郁症专辑:(一)你能依靠的是自制力还是习惯?

抑郁症专辑:(一)你能依靠的是自制力还是习惯?

作者: 巨象骑手贾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11:46 被阅读109次
    图 I 网络

    对于抑郁症患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制力的有限性、不可依靠性,能够掌握习惯的养成方法,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安定自己的内心,以务实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人生中的追求。

    有段时间,我读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想要开始跑步了,对此我充满期待,像做所有新鲜的事情一样。

    第一天,跑了三公里,气喘吁吁,但是完成了,很开心。

    第二天,忍着肌肉的酸痛,想要跑五公里,跑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大爷也在跑步,跑得不慢,我好胜心起,加速超过了他,心里一阵得意。

    在五公里最后的一段距离,我几乎丧失了意识,只是机械地往前挪动,心跳的极快,嘴里面干渴得要喷火。

    我告诉自己,坚持住,你是最棒的!

    我最后跑了下来了了,我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气,大口大口喝水,汗也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休息了半个小时,我心里面没有一丝一毫骄傲,只有疲惫,以及隐隐的恐惧——跑步又枯燥,又累,别人跑十公里都不是事,我跑五公里都不行了,跑步这件事不适合我啊。

    而那个老大爷却还是不紧不慢,一圈一圈地跑。

    老大爷也来了休息区,我看他不急不喘的样子,忍不住说,大爷,您真厉害,您跑多久了。

    大爷笑了一下,喝了口水,说跑了二十多年了,参加了五次马拉松。

    我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大爷看我瘫软的样子,又说道,你跑得太急了,一开始就这么跑,很快就不想跑了,量力而行,慢慢跑,才能体会跑步的乐趣。

    是啊,慢慢跑才能体会跑步的乐趣。

    其他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我执着于结果的时候,过程的乐趣早已被我遗忘。

    我只想尽可能快地得到结果,验证自己到底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我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种想法让我败得一塌糊涂。

    我以为自制力是一切的关键,只要自制力够强大,那么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所有励志的故事不都是这样吗?坚持,拼搏,热血。

    而我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我不够自制啊!

    是因为我不够努力!

    是因为我的渴望不够强烈!

    是因为我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啊!

    所以我拼尽全力。

    凌晨5点的时候,集体宿舍的大门紧锁,我从厕所跳窗出去,赶到教室,第一个打开灯,第一个开始背单词。

    我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了,但是因为睡眠不足,我每天都浑浑噩噩,学习效率极低,成绩反而下降了!

    像跑步一样,我的做法南辕北辙——越是努力,越是失望,越是拼命,越是恐惧。

    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和拼命了,我还是差这么远呢?

    我一度陷入迷茫。

    幸好我读到了两本好书,正是这两本好书,纠正了我错误的观点,也平息我了心中火焰。

    一本是高原先生所著的《自制力》,

    一本是斯科特·杨所著的《如何改变习惯》。

    两本书从正反两面纠正了我的认识,《抑郁症专辑》的开篇,我想说的就是关于自制力和习惯的认识,我相信,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正确认识这两点是首要的。

    我把这两本书推荐给大家,下面我就分别论述我对两本书的理解。

    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曾经,成功学风靡一时,许多成功学大师涌现出来,他们告诉你,你也可以!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要情绪高昂!要对自己狠一点!忍无可忍的时候再忍一忍!

    然而,成功学告诉我们的无非是一些成功者的标准——习惯良好,严格自律,情智双高。

    至于到了怎么做这一步,他们依旧拿着这些标准,然后告诉我们,你们要自制,只要你做到了这些,你就能得到那些。

    这种以结果为准绳的理论,以自制为手段的做法,说白了只有一句话——只要你能成功,那么你就能成功。

    结果呢?

    我们去年年初制定的目标,抖抖上面的灰尘,发现今年一样能用。

    为了实现那个让人激动无比的目标,我们奋力冲刺,但却无数次头破血流,离目标似乎并没有近哪怕一点点。

    在《自制力》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它是不可依赖的。

    人的自制力像是肌肉的力量一样,用多了都会感到疲惫酸软,自制力一旦被耗尽,那么我们的情绪就会陷入到极其低落的地步——自信心被打击,这是极其严重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人一蹶不振。

    为什么成功学被人厌恶,过度强调和依赖人的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过分强迫自己,对肌肉而言,会造成物理的损伤,对自制力而言,则会造成人内心的损伤。

    生活中不缺这样的例子。

    为一个目标,我努力了,我冲刺了,我似乎短暂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疲惫,恐惧,厌恶和逃避。

    因为我们太用力了,在潜意识中,我们会这样认为——为了完成这个小目标,我都付出这么大,到达最后的目标,我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

    这就催生了人内心的恐惧,最终导致了人的放弃。

    我相信,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有类似的感受。

    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自制力的过分依赖,做事直来直去,当自制力被耗尽了,那么我们再无可依赖,留下的只能是空虚和迷茫。

    人生中那么多的半途而废,全部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当然需要利用自制力,但我们一定要把自制力的利用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

    就如同摘苹果一样,下面的苹果小,上面的苹果大,中间的苹果不大不小,我们跳一跳摘到中间的苹果就好,上面的苹果不是我们现在能摘到的。

    有人要问,没有了对自己的压迫,我完不成自己的目标,那怎么办?

    首先,完不成就完不成吧,你的目标本来就不合理,你认清了自己和目标的距离了吗?(《抑郁症专辑:(二)认清你和目标间的距离》

    其次,高远的目标谁都不能缺少,人生的精彩,全都是来自对高远目标的追求的。

    只是,我们只是需要换一种更平和的心态,换一条更平稳的道路,换一段更长久的时间,换一种更持久有效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来自于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养成才是最根本的

    图 I 网络

    我们最大的力量来源是习惯,我们最大的敌人也是习惯。

    不要弄混自制力和习惯的前后顺序。

    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自制力,他们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是因为良好的习惯使他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这让他们显得自制力很强罢了。

    每个人都是习惯的集合体,追求目标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也就是在和自己旧习惯做斗争。

    然而,习惯是难以被短时间改变的,除非有了重大的人生变故,否则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都是在按照既有的模式在思考,选择和行动。

    但是有些习惯应该被舍弃,有些习惯应该被建立,有些习惯应该被改变,这是完全可能的,也完全有必要的。

    总而言之三句话:习惯难以改变,习惯应该被改变,习惯可以被改变。

    以前我并不知道该如何改变习惯,但我有幸读到了斯科特•杨所著的《如何改变习惯》,作者说:“改变习惯是一项技能,就和弹钢琴一样。没有教学和练习,你不可能学会弹钢琴。同样,没有教学和练习就想有改变习惯的能力,也是不切实际的。”

    作者没有讲什么鸡汤,这本书详细说明了习惯养成的方法。

    作者提出了改变习惯“30天计划”,尽管这个方法听起来很“成功学”,但是如果细细去读,才能明白其中干货满满,都是极具可操作性的,作者也手把手教授给了我们应该如何完成这个“30天计划”。

    譬如,“30天计划”经历的的几个阶段:

    全速起跑期;
    疲惫放缓期;
    过渡期;
    颠簸期;
    稳定期;

    以及这些阶段的发生时间和出现问题后的应对方法;

    还有“30天计划”中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每个“30天计划”只坚持一个习惯;
    把承诺写下来,使你的“30天计划”清晰明了,便于记忆,为你提供动力;
    承诺要简洁,但具体规划要周详,对潜在问题做好充分预测;

    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很多进阶的技巧,比如,替换理论:

    “替换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不可能摆脱坏习惯,因为习惯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其他习惯替代。为了保持内在需求和外在资源的双平衡,在戒除陋习的同时,你需要做的是用一个好一点的习惯代替它。”

    还有建立正面关联、借助外力等等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方法。

    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改变自己的人,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对于抑郁症患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制力的有限性、不可依靠性,能够掌握习惯的养成方法,就能在极大程度上安定自己的内心,以务实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人生中的追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抑郁症专辑:(一)你能依靠的是自制力还是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jf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