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心理专题推荐集心理
你为什么时常感觉如此悲伤?让科学给你一个答案

你为什么时常感觉如此悲伤?让科学给你一个答案

作者: 宋之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12:46 被阅读0次

    接下来你看到的文字,将与情绪抚慰无关,将与心灵鸡汤无关;但与理性有关,与沉思有关。

    为什么我们在如此发达的今天,更容易感到悲伤?更容易被感动?更容易失落?更容易被激怒?

    相比1000年前农业社会的人类,我们的物质条件足以把他们吓尿,可是,我们活得比他们开心么?

    我们在拥有了取之不尽的能源之后,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取之不尽的快乐。

    近几十年来,不断有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快乐的根源。既然,要对“开不开心”这么个性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做的是对快乐进行概念界定:主观感到幸福。既然是主观感受,那就要问问本人喽。

    于是,科学家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问了大量的人:你觉得开心么?试图利用数据,解答快乐的秘密。

    在后来的数据分析中,把调查对象按照收入分类,发现收入高的群体,比收入低的群体,快乐分值更高。于是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金钱可以给人快乐。

    看到这个结果,很多人一定在心里默念:废话!

    然而,有一个结论你却不一定会留意到: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会那么明显。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年薪2万的清洁工,中了一个100万元的彩票,你肯定会高兴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年薪百万的白领,即便中一个几千万的彩票,或许,你也就高兴那么几天,马上就会觉得,似乎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新鲜感和值得高兴的地方。

    之后,科学家又得出一个结论,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的重要。所以,就算是贫穷而有病在身的人,如果身边有爱他的家人、愿意支持他的社群,他就有可能比一个孤独无伴的亿万富翁更加觉得幸福和快乐。

    这个结论也确实很符合我们平时的认知。心灵鸡汤也经常在教导我们:金钱乃是身外之物。

    然而,如果我们深挖一下,就发现,所谓的金钱、社群等等,都是外部条件,而我们对快乐的定义,却是主观感受。

    对,外部条件只是表象,快乐与否的关键在于客观条件与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我期望能够开着宝马上班,现实却让我挤公交上班,你说我怎么快乐。不是有人说,所谓的不快乐,就是期望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

    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这两个要件当中,期望的变化,却是非常的诡异。当生活一切顺利的时候,我们的期望跟着膨胀,于是就算客观条件其实改善了,我们可能还是不满意。而一切不顺利的时候,我们的期望也变得保守,于是就算碰到倒霉事,很可能心情也不会更低落。

    当把这个逻辑架构,放在今天的现代社会,我们马上就发现,这个社会,天生就是让人不开心的!

    对现代人来说,一切消费都在围绕提高人的舒适度,我们轻易可以获得让我们开心的食物和用品,即便是生病也可以服用止疼片而感受不到痛苦。我们越来越期望得到更加的舒适和快感,也越来越不能忍受不便和不适。

    对个人期望值提升更加直接的是,我们社会随处可见的大众媒体和广告。被巨量信息喂养的我们,我们的期望“胃口”也变得大的惊人。

    假如现在是1000年前,你是一个住着小村子里的18岁的年轻人。而村子里总共只有50个人左右,老的老,小的小,你自然感觉自己真是好看,因而充满了自信。但假如,你是生活在现代的青少年,觉得自己长得不怎么样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了。

    2011年,埃及人愤怒的推翻了总统穆巴拉克。然而,回顾埃及的历史,我们发现,埃及人在穆巴拉克的统制下,死于饥饿、瘟疫或暴力的可能性远低于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时期。可是,问题的关键是,埃及人比较的对象不是古代的法老,而是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还有一个期望膨胀的典型案例,就是iPhone的故事。即便iPhone7比iPhone4性能提升了很多倍,但果粉们就是不满意。苹果过去以颠覆性创新,给了大众巨大的惊喜,但这个成就却喂大了大众的期望,反而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走上创新这条路,就是要与大众的期望赛跑,在惊喜—期望升高—更大的惊喜的循环中跑下去。创新是一条不归路。

    接下来,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是,客观是如何通过主观发生作用,产生快乐的。

    生物学家给了非常简单直接的解释: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塑造,所谓的主观幸福感,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所以,那些刚中了彩票、找到真爱的人,之所以会快乐的跳起来,并不是真的对金钱或情人有所反应,而是因为血液中开始流过的各种激素、脑中闪现的小小电流。

    但是,生物的进化,也让这种快乐不会持续,而是维持在恒定的水平,以防止人类不停的做爱以至于没有力气去捕猎。

    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一个恒温的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总是要想办法保持恒定。

    当然,个体之间,这个情绪空调的温度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就是容易乐观,有的人容易悲观,都存在着自己的情绪波动范围。

    理解了这个,看看你眼前所遇到的事情,又何必为它感觉快乐或悲伤?你的所有情绪,不过是一些化学激素在起作用,反正都会回归原点,都会过去的。

    当然,可悲的是,人类在整个历史上,有无数次的混乱、恐惧、流血和战争。虽然有些人说这些政治革命会让他们开心,但我们透视的赤裸一点,人们不还是一次一次被情绪的生化机制玩弄于股掌之中。

    没办法,就是这个现实,大脑根本不管你有多少钱,还是有多少好朋友,得到多少真爱,大脑只管你身体里有多少血清素。

    可是,我们还是时常觉得悲伤,我们的确需要一个解决我们的不快乐,以及获得快乐的秘方。

    这个秘方,哲学和宗教给了我们两个。

    第一个,就是让自己的生命觉得有价值,不在于哪时哪刻快乐与否,而是让生命的整体有意义、有价值。

    生活有意义,就算是困境之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

    第二个,是佛学教给大家的。佛教是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教派,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在干扰心灵的平静。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

    对快乐和痛苦,佛教确是做了一个痛快的了断和终结,不仅不再追求外在客观,而且也不再追求那些快乐的心理感受。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确定的是,只有经历过得人才能够体会这种境界的强大。这种强大,是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的。

    或许,你觉得很难。但是,打败终极BOSS的终极方法,怎么可能会简单?

    无论是否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但我们知晓目标,并做出了尝试和努力,就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为什么时常感觉如此悲伤?让科学给你一个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ma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