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biāo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通“窒”)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yì ér,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品悟:这第七个故事开头就说,孔子受困于陈、蔡之间,整整七天不能生火就食,左手靠着枯树,右手敲击枯枝,而且还唱起了神农时代的歌谣,不过敲击的东西并不符合音乐的节奏,有了敲击的声响却没有符合五音的音阶,敲木声和咏歌声分得清清楚楚,而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唱歌人的心意。弟子颜回恭敬地在一旁侍立,掉过脸去偷偷地看了看。孔子担心他把自己的道德看得过于高远以至于自大,爱惜自己以至于哀伤,于是就用四句话教导颜回,同时对每一句做了详细讲解。
第一句:“无受天损易”。孔子答:“饥饿干渴、严寒酷暑、穷困不通,这是天地的运行,万物的变迁,就是说一切都要随着天地、万物变化流逝。做臣子的,不敢违抗国君的旨意。做臣子的道理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对待自然的变化呢!”
第二句:“无受人益难”。孔子答:“人在顺境,一开始做事时无往不利,爵位和俸禄不断到来,这是外物带来的好处,与自己的天性无关,只不过是我的机遇一时与外物相应和而已。君子不会做盗贼,贤人也不会去偷窃。我怎会窃取外物的利益?所以说,鸟类中没有比燕子更聪明的了,它们看见不适合歇息的地方,绝不再看第二眼;即使食物掉落了,也能舍弃不顾地飞走。燕子很害怕人,却在人们的屋檐下做窝以求庇护,社会就是如此现实。”
第三句:“无始而非卒”。孔子答:“世间万事万物变幻莫测,人们却看不透其中的规律,又怎么能够看清事情的结局,或是明白他的根源呢?我们只能静下心来,保持内心中正,用心体会其中禅意,随机应变而已。”
第四句:“人与天一也”。孔子答:“万物自然而生,自然而长,自然而终,哪怕天地也不例外。我们能做的,也只是用心体会时间流逝,亲身感受风来风往,不喜不悲看那云卷云舒。”
天灾人祸是无法预测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顺自然之势,强内心之志,淡外来之物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