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篇文字时,我已经进入孕晚期,在盛夏的北京每天煎熬并快乐着。
受爷爷奶奶熏陶,我从小喜欢文学,尤其散文。本科也顺理成章读了中文系,但说来惭愧,直到去美国读完研毕业后回国工作,才开始利用下班以后的时间记录自己的心情。其实我很佩服能写出精彩故事的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总让我自叹不如。仿佛自己总是有些慢热又贪玩儿,“灵光乍泄”时,我不是在发呆就是在享受。
不过此时,我很想通过自己的文字,让你们和我,都能看到一个比我更真实纯粹的存在。
庆山曾说:“散文通常是小说密集性表达间歇的过渡与总结。它是直接的载体,坦白,没有拐弯抹角,字句都是心声。这也决定作者的书写要保持真诚,并且想法必须经过自我确认。”我时时想着这句话,也时时告诫鞭策自己。
这世上,长的是寂寞,短的是欢颜,珍贵的是有人一路同行,难得的,怕是感同身受吧。
我们活着,仿佛嫌弃生命太长,虚掷时光。又仿佛会永久地占有和享用这个物质世界,而不关心接下来的路会通往哪里。
其实,生命里有些阶段,一觉醒来诸事完美,而与有些人的相处,无论怎样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这些可贵的阶段与瞬间,以及遇到的那些可爱的人,都值得我用心和笔去记录。
上大学时,我和爷爷奶奶一直通信,在他们看来,手写出来的字迹永远比声音的传递更加有触感。记得爷爷一次曾在信里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乍一看无限悲凉,可是现在,我越来越能接受那些生命中的那些相聚与别离。“无常”其实是个奇妙的词,因为有变化,就会有生机与希望。
至于写作的缘由,我曾在不同场合被很多人问出,想来想去,恐怕还是那句:因为心底的热爱。将这种热爱,融入在平淡的生活中,终将熠熠发光。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但却不一定要平淡。
你有热爱的东西么?不是喜欢,也不全是爱,而是热爱到让你甘愿为之奉献一切。莫奈与光,便如这般,生命可以短暂,现实可以灰暗,但热爱的东西从未变过,那种疯狂与暧昧,酸辛与快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美之于莫奈,像是一种信仰。如果说美好的秘诀是速朽,那么,是他让我们明白,色彩会消逝,而光常在。这束光,还在继续闪耀,他的世界永远明澈温暖。
所以,我笔下的故事或者情感,必定是真挚的,我想象力不够丰富,不会臆造出太多唯美的幻境,也无心捏造出一连串别人的故事。于是,比起激情澎湃的励志或者阅尽沧桑的讲道理,我更喜欢以散文的形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无心影响别人的价值判断,只为在茫茫人海中寻得“心有戚戚焉”的知人。
记得读中文系时,一位教授说:“你们可以喜爱文学,但最好不要当作家。写作是及其耗心力的事情。”那时我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只是把这个爱好深深地喜欢着,又浅浅地安放在内心深处。
刚上大一时,我读的是商学院,一个月后,我无奈地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其实,那是学校里不错的专业了。可我还是在每个上完讨论课的晚上萌生出了转专业的想法。先是从学生手册入手把转专业那个章节看了很多遍,得知大一全年所有成绩排在学院前5%才能获得资格,又咨询了学长学姐和辅导员老师,他们告诉了我近几年转专业的名额等大致情况。一天晚上,我在操场一个人绕了10多圈后,决定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因为热爱,我想在最美好的四年把大学时光在中文系的课堂度过,而不是隐忍克制的学完一个并不喜欢的学科,这对我的身心,都是一种浪费。
所以,那一年对我来说,和高三没多大区别。我的另一目标是出国读研,去美国看看更远的世界。于是一面努力的学着高数现代等必修,补着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科目,一面开始报班买书开始GRE的备考之旅。
我每天六点起床去饭堂吃完早餐后捧着厚厚的一摞书去图书馆等开馆是常态。对于自己并不擅长的科目,只有用时间去换天赋。我不像室友们上课随便听听就可以数学拿高分,我必须一遍一遍的做题形成一种惯性才行。
记得有次宿舍聚餐,她们问:“你干嘛这么拼命学数学啊?”
“为了以后永远不学它啊。”我回答。记得那天阳光很好,我们都笑得好灿烂。
就这样,大一下学期结束时,我达到了转专业的条件,申请顺利通过,成为了中文系的一名学生。我的GRE也拿到了想要的分数,还顺带高分通过了四六级。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重新选择了一遍自己的命运。
虽然大二时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班级,很多事情需要重新适应,虽然我需要每学期需要加补几门中文系大一的必修课才能顺利毕业,但心底存着热爱,我每天都充满斗志、乐此不疲。
以前在文章里写过,当我在中文系课堂上听着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时,方知,爱与绝望一样毫无出路。其实,对于迈向它的过程来说,热爱便是唯一的出路。
前不久,我看完了范海涛写的《30岁后去留学》,书里描写了30岁那年她从国内名记者到放下一切出国读口述历史的心路历程。她留学的那两年,刚好我也在美国,美东圈子不大,很多学术盛筵都是互通的。
她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短暂的成就感之后,空虚与迷茫竟然不可遏止地浮出水面。就在此时,一种对未来的强烈渴望涌上了心头,一种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声音在内心想起。越是在青春的末尾,实现自己‘愿望清单’的想法就越强烈。”她放下国内已有的工作与成绩,踏实备考英语,终于拿到了哥大的录取。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愿望清单,但当现实的压力袭来时,很多人为了求稳而暂时掩盖了它。
英语里常用一个美好的词是“one day”,只因太美好,所以必须用虚拟时态。有希冀总是好的,但是,请不要日复一日的堆砌,任其在愿望的阁楼里慢慢腐烂。
多问问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这个世上,你的兴趣才是你真正的资本。我想如果一个人活了二十几年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凡事只随大流或听人言语,是件很悲哀的事情。“不放弃”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堂而皇之地实现,而是在心里永远给它留个角落,角落在哪儿,你的动力便在哪儿。
以前我看过一个很触动我的标题,叫《来不及,你就不学了么?》。的确如此,很多人说学钢琴书法是小孩子的事情,如果年过三十,未免为时已晚。要知道,我的爷爷退休后才开始练习书法,每天几个小时雷打不动。有些事情,不是你真的来不及,而是你觉得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心里自动放弃了努力。
难做,你就不做了么?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另一句话:事因难能,所以可贵。
所以,做事之前,请先问清楚自己的心,然后全力以赴。若是当时我没有一心努力转到喜欢的专业,可能现在也不会走到写作这条路。虽然不是全职写作,但能在工作之余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所想,已是莫大的幸福。至于所谓的天赋,如肖复兴所说,只是一层漂亮的糖纸,里面包裹的内容更重要,那便是勤奋与坚持。
其实结婚也是这样,你选择婚姻,只是因为你想和喜欢的人共度余生,一个人时很开心,可有了他以后更开心,你想到与他在一起时的片刻快乐都远胜独自拥有,那才带劲,而不是你年龄到了或是你疲倦了。
何况,这世上本来就没有百分百的圆满,只有最大化的圆满。
至于质感生活,其实,这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与感觉。我不敢妄称自己过得就是特别有质感的生活,但是,认识我的大部分人都对我说过我总能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的小美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声色两全,我一直将这视为很高的赞美。看过一些书后,真心发现一些人生活的情调与心态超出想象,只要有这样的人存在,便是我的希冀与方向。
当年去美国后,我也在另一个地方迅速找到并保持着自己生活与学习的节奏。每天像个传感器一样接收着四面八方的信息,结识有趣的人和事,再拼命挤出时间周末去好好看看附近的小镇与城市。看过了那些动人心魄的美景,吃过了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会尝试的美食,我才更加有勇气过好现在庸常如水的生活。
我还年轻,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好奇,也喜欢新鲜感。但在心底,还是愿意追寻那些随时带给我安宁的东西。开公号写文章以来,每条留言我都会认真看,有时读者留言说看我的文字总是淡淡的,像能淡到尘埃里。那么好吧,在喧嚣中,就让我的文字陪你在暖暖的午后静静下一盘棋,静得可以听见棋子起落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慢慢沉了下去,“淡极始知花更艳”,这世上其实没有太多要着急的事情,我们,不用太赶时间的。
但我想,我还会一直握着这根用“热爱”铸成的魔法棒,在以后的日子里,于和光同尘中保持单纯与勇敢,并时时追寻新的感动与力量。感谢一路有你们,向阳向暖,不曾离开。
此文选自紫健新书《用热爱成就质感生活》,已在当当京东全面上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