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觉得学校食堂的命名方式比较搞笑。
高中学校就一栋生活楼,共三层,有低到高分别命名为第一食堂、第二食堂、第三食堂。
刚进校时,听着别人说高一的只能去第一食堂,到高二了就可以去第二食堂了,第三食堂必须是高三的才能去吃。又听说第三食堂可高级了,划分成了两块,一部分是学生食堂,另一部分是教师食堂。
高一的愣头青,啥也不懂,只能听信了这个“规矩”,老老实实在第一食堂去人挤人。
那时候宿舍在最靠近生活楼的那一栋的二楼,与生活楼之间有天桥相连,哪怕是到了饭点,从宿舍出发,也会特意跑去第一食堂打饭,不敢逾越半步。
就这么过了大半个学期后,才知道“规矩”只是“谣传”。
学校的学生太多,一个年级就有两千多人,要做好分流管理,就不能让早餐时间所有学生都挤到二食堂去吃蛋炒饭,也最好不要同时出现在三楼去吃小炒、打小火锅,于是就在同学间流行了这么一个规矩。
也不知道是谁开始传的,反正一群人生地不熟的毛头小子黄毛丫头都信了。
也不知道是从哪天开始打破这个“规矩”的。
早自习下课后蜜蜂般的人群涌向第二食堂,3个蛋炒饭的窗口都排起了长龙,要想吃上一口放了鸡蛋、豆角、酸菜、剁辣椒、香葱的二块五一份的酱油蛋炒饭,少说也得排个七八分钟的队才能如愿以偿。
也有可能,排到你的时候,蛋炒饭卖完了,要么选择继续等下一锅出炉(机会很渺茫),要么选择移步馒头包子绿豆沙的窗口。
但人就是这样,越多人排队的地方,就越喜欢去凑热闹,越好奇今天的蛋炒饭跟昨天的蛋炒饭是不是同样好吃,今天放的豆角中有没有夹着丁点的豌豆粒……各种诱惑下,越是想去吃上一口“别人餐盘中的蛋炒饭”那样的早餐。
所以,高中的时候,“有的同学”练就了一套急速反应的神经系统:自助选座的时候会选择教室最后一排,往往是最靠近门后/窗口的座位最为抢手,早自习下课铃一开始“吱吱吱”就开门冲出去了,铃声没响完人已经狂奔在教学楼下的操场,步频神速,雨天/雪天湿滑的瓷砖也对他都不成威胁。
其他人好不容易拥着人潮到了教学楼下或是踏上了天桥,“有的同学”已经消失在视眼,当你们好不容易排上了队,“有的同学”已经提拉着餐盘打着饱嗝走过你的身旁往自助餐盘整理区而去,留下一个孤傲、满足、便便的背影让人心生膜拜而嫉妒。
高中有第二食堂的蛋炒饭,到了大学竟然还有第二食堂的蛋炒饭,只是价格翻了倍,涨到了五块一份。
大学的绝大多数时间安排在西区校园上课,宿舍楼也在西区,绝大多数的用餐都是在西区食堂。
西区也只有一栋生活楼,一层、二层是餐厅,分别取名第一食堂、第二食堂,三层是礼堂,举办大型活动用。
大学的第二食堂也有一个蛋炒饭的窗口,不过不是单一的蛋炒饭窗口,那里可以做汤粉,也可以做炒粉盖面,还可以依据个人喜好点各种不同配料的蛋炒饭。
只是高中不像大学,高中有固定的早自习时间,到了大学,时间稍显自由。你可以选择6点半去食堂吃早餐,也可以选择9点半去吃早餐。
不同的是,6点半是没有蛋炒饭的,因为小窗的师傅还没营业;过了9点半也可能是没有蛋炒饭的,因为师傅那天可能心情不太好,做完早餐要充分休息一会儿才开始做午餐;但罢工是不可能的,或许你等到11点之后能吃上一口蛋炒饭,也是满足的。
出来工作后,也时常想念学校的蛋炒饭,就像怀念那时候的青春岁月一样。
只是后来再也没有吃到第二食堂那样好吃的蛋炒饭了。
是蛋炒饭不好吃了?
还是赚的钱买不起好吃的蛋炒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