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 克斯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 克斯

作者: 喵喵黎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8:35 被阅读108次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马尔克斯

阅读《百年孤独》带给我心灵冲击的不是作者如何通过家族的兴衰,魔幻地展现百年社会变迁的宏大历史画卷,而是他为我们揭示的,人存在的孤独。虽然小说的结尾说“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但是,当你走过半个世纪的人生,无论是回望过往,还是展望未来,你会发现,孤独无处不在。人的一生永远无法逃避,必然不断地经受着孤独的洗礼。

  马尔克斯写尽了人生的孤独。他的主人公,无论男女老少都经历了童年、青年和老年的孤独。他们在孤独里挣扎,抗争,最后在孤独中中终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家族男性: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女性:第二代阿玛兰妲和家族的养女丽贝卡,第四代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

何塞·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都经历了童年的孤寂,青春期无法忍受的恐惧和迷惘,想逃脱,又渴望永远停留在恼人的沉寂和令人恐怖的孤独中。何塞·阿尔卡蒂选择逃离即将为人父的恐惧,浪迹世界,归来时成为“野人”,先靠卖色为生,后回归家庭,但不幸被暗杀。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选择的逃离是,踏上为自由而战的革命道路,但是,经历数次生死考验,蓦然发现,自己“打仗是为了自尊”,当大权独揽时,他却陷入孤独迷途,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试图“抓裂自己孤独的硬壳”,走过近四十年人生,才发现“纯真的可贵”,认识到“幸福晚年的秘诀不过是与孤独签下不失尊严的协定”,最终,他把自己关在金银器作坊里,不断重复打制小金鱼的活计,守着孤独,对抗时间。

  第二代的两姐妹,阿玛兰妲和家族的养女丽贝卡,都经历了无法言说的孤独。孤儿丽贝卡习惯吮手指,吃泥土和石灰墙皮,也许这是对抗她内心孤寂的体现。当她能够感受爱和温暖,会丢掉这个习惯。当她爱情受挫,她又开始吃土,吃石灰墙皮,来品味她心爱男人“鲜血的重量和温度”,慰藉孤独的心灵。她享受过短暂激烈的爱情和婚姻快乐,在丈夫被枪杀后,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与世隔绝,孤独走完一生。阿玛兰妲用尽手段与丽贝卡争夺爱人,当她真正获得爱情时,却无法承受内心的谴责,拒绝情人的求婚。她一生拒绝两个深爱她的男人,一个为她自杀,一个在孤寂中度过余生。在她彻底拒绝坚毅的追求者后,她只能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为自己孤独到死的命运痛哭。最后,她在孤寂中,为自己织做寿衣,白天织,晚上拆,白天再重织,如此重复织做寿衣,寂寞地等待死亡一天的到来。

  乌尔苏拉晚年洞悉了她几个孩子的性格特征。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从未爱过任何人;他发动战争不是为某种理想,他成功和失败都因为“纯粹、罪恶的自大”;他不过是个无力爱人的人。阿玛兰妲让克雷斯皮遭受不公平的折磨,并非出于报复心理;令马尔克斯上校日夜煎熬徒劳地等待也非出于痛苦的怨毒。其实,这是她“无穷的爱意和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最终胜出的是她毫无理由的恐惧,其对象是她受折磨的心灵。而丽贝卡拥有冲动的心性,炽热的情欲和无畏的勇气,这是乌尔苏拉希望她的后代应该具备的品质。也许,乌尔苏拉对他们性格的洞察可以说明他们一生无法逃离孤寂的原因。

给我冲击最大的是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及其后代的悲剧。她是这个家族第四代的儿媳。在费尔南达的身上,我看到了当今很多中国女性的影子。可以说,是她一手造成了儿女和外孙两代人的悲剧。她父母按严格的教义,执意把她培养成女王,造就了她孤傲又苛求的性格。然后,她又以同样的方式,按自己的意愿,要培养女儿雷纳塔·蕾梅黛丝(梅梅)成为女王,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成为教皇。在她的严格管教下,女儿尽管没有任何明显的天赋,为了不让母亲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终于能以精湛的技艺演奏17世纪的流行曲目,获得古琴琴师的证书。

但是,女儿厌恶母亲的苛求和为别人做决定的习惯,以各种方式极力挣脱家庭的束缚。当母亲发现女儿在恋爱,以其独断专行的方式,直接使其心爱的人致残。然后,不与丈夫商量,毫不留情地将万念俱灰的女儿送进遥远的修道院,与世隔绝。她的冷漠还表现为,当女儿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巴比伦被送回家,她一度想掐死他。虽然她最终未忍心下手,但把孩子囚禁在房子里,孤寂地长大。当费尔南达的丈夫去世,儿子和小女儿在国外求学,她只能靠穿戴蛀痕斑斑的女王行头,陶醉地摆出女王模样,来追忆破灭梦想的时光,体悟老迈,衰弱,离生命美好时光的遥远。最终,郁郁而死。

如果用心理学来解读费尔南达,她亦是父母教育的受害者。她从原生家庭中习得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应用到儿女的教育上。同时,她孤僻冷漠,没有能力成为一个有能力爱和表达爱的母亲。同时,她又没有能力去学习,摆脱原生家庭的DNA,如此,悲剧一代一代往复循环。

  《百年孤独》中,我所读到的是,很多人物都缺乏爱他人,感受爱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所以,每个这样的灵魂都身处孤独,无法自拔。当然,我的阅读视角,只是感受小说呈现的人性的一个小小的方面。但我们能够从人物身上看到,感受自己经历过和在经历的孤独:少年的迷惘、青年无处安放生命力躁动的痴狂、生命力衰减而来的中年危机,以及老年面临 死亡 逼近的恐惧。怎么走出人生的孤独,是我们一生永远要破译的密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 克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a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