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友邻的故事闲幽阁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读《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读《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作者: 冷梅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12:21 被阅读0次

    在华人的世界里,大家都愿意歌颂生,却忌讳谈论死。生是希望,是延续,死是不可知的恐怖。

    因为恐怖,所以焦虑。身体健康时,担心会得病,得了病以后,担心会死亡。我们急于逃离死亡的阴影,它却如影随形,让人寝食难安。

    简媜老师的散文集《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就如一幅良剂,抚平我们的焦虑,教会我们该如何面对老、病、死这几个人生必然需要面临的课题。

    简媜,是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女作家。

    这本散文集,既有对身边事例的叙述,也有作者的思考感悟,语言生动有趣,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一、顺其自然,拥抱衰老。

    几年不见的老友,见面后最得欢迎的开场白是:“哎呀,这都几年不见了,你怎么一点不变哪?”

    对方脸上立即笑开了花,立即投桃报李:“哎呀,哪能不老,你看这一头白发。你才不见老呢,脸上连跟皱纹都看不见哪。”

    这一番话下来,俩人心情愉悦,遂相谈甚欢。

    父亲每次出门,如果回家时有郁郁之色,肯定是听到中年人喊他大爷,如果脚步轻松,眉眼含笑,肯定是被人称为大哥。

    我们似乎都在极力逃避衰老。但是蓓蕾要绽放,枯叶要凋零,该来的总会来。

    简媜老师说,老,不是我的敌人,是必定要相携共游的知己啊。

    我们既然不能让江河的水倒流,不如将足伸入水中,让清凉的河水缓缓淌过脚面。

    既然衰老是必然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害怕,焦虑,对抗,而应该提前为衰老做好准备。

    比如,人老了,腿脚会不太灵便。楼房的台阶,是将衰老的我们与世界隔绝的敌人。为了自己能方便走出房门,多接触阳光清风,为了不给小辈带来麻烦,简媜老师建议大家,早做打算,将自己的老房子处理掉,买好电梯房,争取出入无障碍。

    再如,老年人,还要面对孤独的考验。儿女忙于解决生存的压力,能按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不错。所以趁着年轻时多培养一点兴趣爱好,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衰老降临时,大家抱团取暖,不要再在儿女面前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我们的肉身好比是飘荡在生活大海上的独木舟,总有一天,这所小舟会出现舟身衰朽,无力航行的情况。那么我们提前所做的准备,就好比为自己搓好的绳索,让这些绳索拉着这朽掉的独木舟缓缓前行。

    二、直面病痛,杜绝过度治疗

    人老了,身体的各个器官也会跟着闹情绪,搞罢工,所以疾病是衰老的影子。

    不同的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也有不同。

    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些老人在疾病面前的不同表现。

    其一:

    一位不知名阿公,罹患肺癌。家人不敢透露信息,就告诉他是肺部有炎症,然后安排没工作的小女儿负责伺候。

    这位阿公,每天会关注各个医院信息,一旦听说哪个医生医术比较高明,他就会逼着女儿排队挂号。

    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用来关注自己的身体,偶尔发现大便发软,也会如临大敌,吆喝女儿上前观察,并电话医生进行咨询。他的女儿身心俱疲,几欲先死。

    其二:

    简媜的公公,一位可敬的长者。当他听说自己罹患癌症以后,比亲属还要平静。他详细了解自己的病症,认为没有医疗的价值,遂放弃手术,准备平静地走过余生。

    晚上,他为了不影响老伴休息,坚决要求自己一个房间。当老伴听他咳嗽起身探望时,他不顾的自己被痰憋得上不来气,而是关心老伴没有披衣服。

    疾病,确实会给人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折磨。简媜老师告诉我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在疾病汹涌而至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其次,不要做过度治疗。作为后辈,总想尽孝,所以利用先进的医疗手段把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老人重新拉了回来。如果抢救后,可以比较有质量的活着,这样的抢救还有意义。可是有些老人已经倍受病痛折磨,抢救过来以后,只能利用各种插管生活,这样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记得巴金老人,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他拒绝接受治疗。可是家里人以及亲戚好友都不允许他告别这个世界。于是他被推到急救室,抢救以后,继续活了下来。每天靠着鼻管输饭生存,每次清理更换鼻管就像刀割一样痛苦。他告诉家人 :“我是为你们在痛苦地活着。”

    现在有很多人会在尚还清醒时签署放弃抢救协议。既然没有治疗的意义,就没有必要再痛苦得苟延残喘。

    三、思考死亡,以尊贵的姿态与这个世界告别

    我们这所肉体的独木舟总有一天会靠岸,会告别生活的大海。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进行告别呢?

    齐老师,一位作者敬重的文人。作者曾与她直接谈论过死亡。齐老师说:“今生没有什么遗憾。一个不到5斤的婴儿能长大成人,能够遇到这么多可亲可敬的人,即使告别,也唯有感恩。”齐老师提前签署了不进行心肺复苏的紧急抢救。她说 ,死亡来临,就从容离开,不要再去强行拉回。

    荣格说过,死亡也可以是一种目标或是一种完成。

    苏格拉底因为信念被赐喝毒酒死亡。他的学生去狱中与他进行临终告别,见他依然在于他的学生们愉悦地谈论哲学。执行死刑的时间将至,大家问他还有什么遗愿。他说,我就想先洗个澡,这样我死后,就不用再麻烦那些妇人为我擦身。然后他沐浴后,感谢天帝后,从容地喝下毒酒。

    他的学生说:“目睹朋友死亡,总是会免不了悲伤。可是看到他,感觉心情很平静。因为他是毫不畏惧而且心情高尚地在等死,我甚至觉着他是快乐的。”

    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看惯了春花秋月,赏足了夏日冬雪,品尝了美酒佳肴,享受了亲情爱情,现在既然要离开,那就带着感恩的微笑与这个世界告别。

    或许会有不舍,或许会有恐惧,但是请提前做足死亡的功课,让自己能尽量表现得平静,不要给生者带来绵绵的痛苦和遗憾。

    作者说,人,必须思考死亡,不断地在心里练习。当那一天来临,但愿能高尚、尊贵,如苏格拉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读《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ig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