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易经》是一部绝对允许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著作,迄今为止学者们都没有停止对它的“揣测”。诸如《易经》揭示了宇宙实相、《易经》里藏着高等数学、《易经》里藏着量子物理学等等高深莫测的说法网上早已铺天盖地。对此,我只能付之一笑,因为我既不懂量子物理,也没学过高等数学,更不知道什么宇宙实相。
在一些怪力乱神的学说中,有一类观点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此论即是自古有之的“六经皆史”、“六经皆文”。《易经》与《诗经》有莫大关系,其经文含有商周时期的古体诗歌。郭沫若、李镜池等老前辈都曾专门研究过《易经》中的古代诗歌,并且有专门的论著。本人虽然对风雅颂、赋比兴知之甚少,但在之前对易学著作的研读中也发现古人常以诗歌形式暗喻一卦的吉凶,例如《推背图》、《烧饼歌》等。现在庙观里的签簿也多是如此。或许“爻”(yáo)通“谣”,歌谣的意思,“爻辞”就是“谣辞”,也未可知。
平时我们抽签算卦,摇到属于自己的那支签后,卦师会在签簿中找到对应的一张纸给我们。纸上一般会注明第几签,签的吉凶评价(上上、上、中平、下下等),然后会有一首诗,还有对这只签的判断语以及其他描述。这种卦签制式其实就是从上古时期开始流传下来的,后世抽签算卦的签文一直保留着这种形式。例如:《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到散花寺抽签,签上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而签簿上写道:
去国离乡二十年,
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这种格式与《易经》采取的古诗歌和占筮辞混合的文体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易经》的诗歌与占辞、判断语结合的更精密,相互融合。古今签文都是用诗的意境取象,配合卦象进行占断的方法,属于易学中“象学”的范畴。
如果把现在常见版本的《周易》中《易传》(即十翼)部分拿掉,只保留《易经》部分的原文。而且把每一卦的卦爻辞中占筮判断性语言拿掉,只保留爻辞中古诗歌的部分,还会发现六十四卦很多都是散文诗或叙事诗。也确实有学者做过考证,这些叙事诗与商周时期的很多历史事件吻合。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六十四卦都讲了些什么故事,今天先从屯卦开始。
屯卦.jpg至于屯卦在通行本《周易》中的解释此处不做赘述,相信能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多少都了解一些,反正本人资质愚钝,用了近10年时间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从卦爻辞中我们即看不出主人翁具体是谁,也不知道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相关背景。后世根据“上水下雷,屯”的卦画(符号)以及屯卦在六十四卦中的排序,推测是发生在春天;也有人依据《易传》中彖传、象传的诠释,说屯卦虽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总之说法繁杂错乱。
在这里,我仅说几点非常值得注意的信息:
第一:商周时期,只有统治阶层才能有事没事儿占卜一下,普通老百姓做不到,或许生为奴隶的人根本没权利占卜也未可知。
第二:卦爻辞中称呼的“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后来泛指统治阶层贵族男子,常与“小人”和“野人”对应。并不是道德范畴的尊称。
第三:婚媾,古代两国贵族一直有联姻的习俗,亲上结亲。
第四:针对屯卦讲的内容与“求婚”有关,古今学者是基本达成共识的。
我们回到本卦的爻辞中,去掉卦爻辞中关于事件吉凶的判断性文字后,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的诗歌:
磐桓。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
乘马班如,求婚媾。
屯其膏。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是不是一下子变得很有画面感了?
让我们来重新解释一下这首诗歌。(此段均来自百度百科、百度汉语,可以一掠而过。)
屯(zhūn):本义:卷曲、包裹。包、卷起来、围起来等,引申为屯集、驻扎。
磐(pán):本义:纡回层叠的山石,巨石。古通“盘”字。
桓(huán):本义: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磐桓:徘徊,逗留。寓意犹疑不决的样子。
邅(zhān):本义:转,改变方向。
乘: (chéng)作为动词意思为: 用交通工具或牲畜代替步行; 乘坐。
(shèng)作为名词意思为: 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 一辆为一乘。
班(bān):本义:分割玉石。中间是刀,左右是玉。引申为序列,排列次序。
班,次也——《小尔雅》;班,列也——《方言三》;班,序也——《广雅》。
匪(fěi):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假借为“非”,表示否定。
寇(kòu):本义:入侵;侵犯。作名词可理解为“入侵者”。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媾(gòu):本义:交互为婚姻,亲上结亲。
即(jí):本义:走近去吃东西。其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如“若即若离”。
虞(yú):本义:古代掌管山泽的官:虞人(周代以前称呼)。
惟(wéi):本义:心思集中于一点。转义:用为副词,相当于“仅”、“只”。
膏(gāo):本义:溶化的动物油脂。很稠的糊状物。
涟(lián):本义:水面因风吹而形成的波纹。转义:泪流不断貌。
一个隐藏(或省略)很多信息的故事片段:
王子殿下乘车来到邻国王城外,身后是浩浩荡荡的求亲队伍。可是在这紧要关头,王子却犹豫了,一直在城外徘徊,不愿意走进。
他们一会聚拢在一起商议,一会儿又调转车头想要离开。废了半天周折,马车终于整齐的排列在城门口,侍从对城楼上的人喊道:“请开城门,我们是来向贵国公主求婚的,不是有意来冒犯的入侵者!”
在等待回禀的空档,本就无心求婚的王子和几个亲信来到不远处的林子里。发现林中有鹿,打算靠近。可是,找不到掌管山林的虞人领路。王子只好只身进入树林。转悠了一会儿,看到林子深不见边际,最终放弃了猎鹿,回到队伍中。
求亲车队再一次整齐的排列在王城门口,向看守说明他们的身份、来意,并表明是非常有诚意来求婚的。
入城前,随行的人收好没吃完的肥美的肉和油膏,留作路上用。
一行车马整整齐齐的排列着进入王城。车帐中的王子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流满面,几乎哭出血来。
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不知道王子是不是早就心有所属,亦或是早就打听到邻国公主是个凶悍的恐龙,反正极其不愿意缔结这场政治婚姻,但是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虑,又不得不听认安排。于是,徘徊不前,哭出血来......
敬请期待“蒙“卦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