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莱博议读书
白话《东莱博议·先轸死师》

白话《东莱博议·先轸死师》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2-27 07:27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译文】

最难生发的,是后悔之心;最难把持的,也是后悔之心。一个人有了过错之后,执拗的人任由它,奸诈的人掩饰它,愚昧的人隐藏它,小气的人坚持它,好面子的忌讳它,懒散的人安心它。谁能够跳出这些情况,生发后悔之心呢?值得注意的是,后悔之心很难生发,生发之后又难以秉持。后悔之初,自己讨厌自己,羞愧得无地自容,自己埋怨自己,责备自己,坐卧不安。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来支撑,那么,自己原谅自己的,就会一味苟且下去,放任自己,一定会进入颠狂状态;自己感觉羞愧的,就会退缩害羞,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一定会进入放弃自己的状态;自己抱怨自己的,心里憋着一口气,拧巴在那里,一定会进入内心斗争不断的状态;自己惩罚自己的,心里激动愤怒忧愁,一定会自己伤害自己。所以说,后悔能够生发善的一面,也能够生发不善的一面。一个大帆船,放在大海里,如果遇不到大风就很难航行。但是,遇到大风之后,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持,又可能淹死很多人。一个后悔的念头,它的劲暴猛烈比大风更加厉害,难道可以没有强大的把持力量吗?

我看先轸的死,一面为他的后悔点赞,一面感叹他没有强大的把持力量。先轸向晋襄公吐唾沫,冒犯了君主,到了箕之役的时候,后悔这件事情,光膀子冲向北狄军队,后悔的念头如此猛烈,假设有力量能够把持住,当然就可以收到克己复礼的功效了。正是因为没有把持好,不是用力于礼义,而是用力于血气。身为元帅,担当着统领三军的重任,却不管不顾,轻易赴死,死的没有意义,就像在山沟里上吊自杀一样。先轸的本意是改正错误,结果却弄出更大的错误。这个过失不在于后悔,而在于不能把持后悔。风如果没有力量,就不能吹动大船;等到了风力大时,只有善于驾驶船只的人,才能把持住船只的走向。后悔的力量不足,就不能改正错误,如果后悔的力量太大,只有善于治理内心的人,才能把持住。假设先轸能够把持住后悔的力量,那么就能够享受改正错误的快乐,又怎么会轻生自杀呢?可惜呀,先轸不懂得把持自我的道理。

《东莱博议·先轸死师》

至难发者,悔心也;至难持者,亦悔心也。凡人之过,狠者遂之,诈者文之,愚者蔽之,吝者执之,夸者讳之,怠者安之,孰能尽出数累之外,而悔心独发者乎?然是悔也,未发则忧其难发,既发则忧其难持。

悔心初发,自厌自愧,自怨自咎,戚然焦然不能一日安。苟无以持之,则自厌者,苟且弛纵,必入于自肆矣;自愧者,退缩羞赧,必入于自弃矣;自怨者,郁积缴绕,必入于自怼矣;自咎者,忧愤感激,必入于自残矣。

是悔固可以生善,亦可以生不善也。万斛之舟,放乎沧海,非遇大风则不,苟无以持之,固因风而反溺者多矣。一念之悔,其劲烈盖甚于风焉,乌可不知所以持之耶?

吾观先轸之死,未尝不嘉其悔,而又伤其无以自持也。轸以不顾而唾,无礼于君,及箕之役,深悔前过,免胄而死于狄师,一念之劲烈如此,使有以持之,固可以一日而收克已复礼之功矣。惟其无以持之,不用是力于礼义,而用是力于血气。身为元帅,总三军之重,而轻弃其身,身死无名,骄敌贻笔,殆与自经于沟壑者等耳。

先轸意在于改过,而反至于生过;失不在于悔,而在于不能持其悔也。风之无力者,不能回舟;至于风之力劲者,惟善操舟者为能持之;悔之无力者,不能迁善,至于悔力之劲者,惟善治心者为能持之。

使轸果能持其悔,则舒泰恬愉之地自有真乐,何至轻杀其身哉?惜乎轸之不通信持其悔也。

【附评】

孙月峰曰:写人情历历如见,乃知不深维世故,不可以为文章。王凤洲曰:只就“悔心难持”四字,翻论到底,句句名言。朱字绿曰:说不能持悔心,引风一段为喻,极亲切有味。先轸为人,大约气质粗猛,始而唾其君,既而死于敌,同一暴气也。其唾君也为国事,其死敌也为国事,初非有所私。但于寇之既纵,即争之已迟,而何至于唾?于寇之方来,正当严大帅之旗,而何为免胄以投其锋?是所谓血气之勇,不能自克者也。东莱欲引“舒泰恬愉之乐”,似非所以告战阵之士。然孰诗说理,乃大将才,则其言未为迂也。张明德曰:拈定难持二字,千回百折,反覆辨难,直穷到无可生发处,总是得孟子养气大意。推勘得透,后又归根治心上头,正是持其志无暴其气之意。先轸果操持到这等地位,又何有免胄入师之事乎?先生不独行文胜人几筹,即此等经济,此等学问,亦周、程、张、朱遗派也。篇末引先轸以舒泰恬愉之乐,乃东莱先生进将才以学问,令作风流之儒将耳,若谓非所以告战阵之士拘矣。夫战阵之士,军中自有纪律,尤当听命于大帅之旗鼓,亦非可以粗暴猛戾为也。

附:《先轸死师》

鲁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相关文章

  • 《东莱博议》小记

    《东莱博议》,亦名《左氏博议》,虽为南宋大儒吕祖谦“为诸生课试之作”,但其中亦保存着吕祖谦对历史与人生的真知灼...

  • 郑庄公共叔段

    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卷之一 1.1郑庄公共叔段(隐公元年) 【左传背景】 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娶妻武姜,生庄公和共叔段。...

  • 他一战留名却如此结局,缘于一桩婚姻

    先轸,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杰出的军事统帅。 说起先轸的故事,要细细道来。 宇宙中分星系,星系中分小星系,小...

  • 第96篇 先轸

    【读史日历】(第96篇 先轸) 公元前633年,楚国组织诸侯联军攻打宋国,宋派人向晋求救。晋是否救宋是建立霸权...

  • 狼旰

    秦晋交战时,晋襄公任命先轸为元帅。一日,先轸升帐,问“谁肯当先锋出账?”,当时狼旰刚升为右车将军,自告奋勇。...

  • 清明议死

    只说祖辈的 离开方式 祖奶奶走得安详 大爷玩牌糊涂了 大奶奶是病痛 三爷吃饭时突然离世 三奶奶死于癌症最痛苦 爷爷...

  • 先轸的悲哀:过犹不及

    1 公元前627年秋日的一天,中国山西省蒲县,晋国和狄国正在打仗。一个时辰之后,晋军俘获狄军元帅,凯旋而归,狄军溃...

  • 先轸的“三战”

    我们先来看一份主人公小传: 人物简介: 先轸,男,华夏族,姬姓先氏,元帅军衔(晋制),封邑在...

  • 读《左传》之一百一十八

    【传】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

  • 师出未捷 身先死

    “放心吧,把这件事交给我,一定完美的解决!”这是我刚刚给大家的承诺。 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不是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话《东莱博议·先轸死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st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