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清平乐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7-21 06:26 被阅读0次
夜读:清平乐1

即使出门在外,旅游或行走,观赏沿途风景或学习交流,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依然喜欢重温经典。此对此刻独自在灯下品读张炎的《清平乐·候蛩凄断》: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语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飘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此词见于《山中白云词》卷四。原是张炎赠给他的学生陆行直(又称陆辅之)的。其时,张炎年五十三岁。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

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词上片写秋意,候蛩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 下片写情,道出无限“秋愁”,最后一句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成为盖世佳句。 词选景巧妙,言情深远,笔调精练、含蓄,风韵幽雅独特,意境清空淡远,情感真切感人。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从这幅景情交融的图画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

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相关文章

  • 夜读:清平乐1

    春寒料峭,腊梅花尚未落,缕缕暗香犹在。重温经典,夜读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犹记小时候每年下雪天,我常常会沉醉...

  • 清平乐   夜读

    清平乐 夜读 近日诸事纷扰,夜长难眠,昨夜依旧,辗转之后,灯下读书到天明 故字寻遍,...

  • 清平乐◎夜读

    寒房寂寂,停笔无声处 醒坐横床衾冷骨,望叹归鸿何度 残霜点染风流,徒增镜里春秋 半抹踉跄书信,堪堪照见闲愁

  • 夜读:清平乐

    喜欢一切有艺术美感的事物,比如宋瓷和宋词。而婉约词在整个词坛,是追求艺术美的主流存在。今夜重温晏殊的令词《清平乐•...

  • 夜读:清平乐

    寒意锁在门外,灯下夜读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缆,随着兰舟远去。一只船桨,划出碧波漫漫...

  • 夜读:清平乐

    立冬之后,下雨。听那冷冷的雨,在静夜,读南唐中主李璟的旧臣冯延巳的《清平乐•雨晴烟晚》。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少妇,在暮...

  • 夜读:清平乐

    秋深了,春已远去。夜读李煜的《清平乐》,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

  • 夜读:清平乐

    最早读到黄山谷的这首《清平乐•春归何处》,还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时代,对于词人无法排遣的寂寞忧思尚不能深入理解。当自...

  • 夜读:清平乐·春晚

    今天酝酿了整个下午的雪,飘了那么一会儿就不见了。想着寒冬腊月过后便是春天,想着一切都终将过去,心里面竟然有些盼望着...

  • 夜读:清平乐2

    词人李清照一生的沉浮悲欢,与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南渡之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南渡之后,国破继之家亡,颠沛流离,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清平乐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xn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