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清平乐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2-16 12:19 被阅读0次
夜读:清平乐2

词人李清照一生的沉浮悲欢,与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南渡之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南渡之后,国破继之家亡,颠沛流离,饱经风霜。这一首小词,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怀昔伤今,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夜读:清平乐2

下片伤今。“生华”意为生长白发。词人漂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片第二句所描写的梅花簪发的女性形象遥相对照。

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看取意为看着。晚来风急,恐怕落梅已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

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花相映。中年迭经丧乱,心与梅花共碎。晚年漂泊天涯,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

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词人说: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最后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可能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政治形势。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

稍后于清照的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与此寓意相似,都寄寓着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情绪。易安居士所说“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为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赏梅的闲情逸致。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依次描写赏梅的不同感受之时运用了对比,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上下两阕的安排,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但不是如咏物词之以描写物态双关人事,词语平实而感慨自深,较之《永遇乐•落日镕金》一首虽有所不及,亦足动人。

相关文章

  • 夜读:清平乐2

    词人李清照一生的沉浮悲欢,与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南渡之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南渡之后,国破继之家亡,颠沛流离,饱...

  • 清平乐   夜读

    清平乐 夜读 近日诸事纷扰,夜长难眠,昨夜依旧,辗转之后,灯下读书到天明 故字寻遍,...

  • 清平乐◎夜读

    寒房寂寂,停笔无声处 醒坐横床衾冷骨,望叹归鸿何度 残霜点染风流,徒增镜里春秋 半抹踉跄书信,堪堪照见闲愁

  • 夜读:清平乐

    喜欢一切有艺术美感的事物,比如宋瓷和宋词。而婉约词在整个词坛,是追求艺术美的主流存在。今夜重温晏殊的令词《清平乐•...

  • 夜读:清平乐

    寒意锁在门外,灯下夜读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缆,随着兰舟远去。一只船桨,划出碧波漫漫...

  • 夜读:清平乐

    立冬之后,下雨。听那冷冷的雨,在静夜,读南唐中主李璟的旧臣冯延巳的《清平乐•雨晴烟晚》。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少妇,在暮...

  • 夜读:清平乐

    秋深了,春已远去。夜读李煜的《清平乐》,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

  • 夜读:清平乐

    最早读到黄山谷的这首《清平乐•春归何处》,还是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时代,对于词人无法排遣的寂寞忧思尚不能深入理解。当自...

  • 夜读:清平乐·春晚

    今天酝酿了整个下午的雪,飘了那么一会儿就不见了。想着寒冬腊月过后便是春天,想着一切都终将过去,心里面竟然有些盼望着...

  • 夜读:清平乐1

    春寒料峭,腊梅花尚未落,缕缕暗香犹在。重温经典,夜读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犹记小时候每年下雪天,我常常会沉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清平乐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lp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