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心蓝蝶
“叮咚”,门铃响了,宝宝兴冲冲跑去开门,还没到跟前,门已经打开了。小宝宝哇哇大哭起来。整得身边的大人一脸懵。
你给宝宝买了一个冰淇淋,刚咬了一口给他,宝宝又哇哇大哭起来,不肯接那个被咬过的冰淇淋,大人一通训斥,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
你拿起一个杯子想要喝水,宝宝又开始大哭,“那是妈妈的…”,你无语,我用一下怎么了?
………
这样的感觉有没有很熟悉?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或者,你和我一样,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时刻。
如果是,恭喜你,你的宝宝很可能已经进入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
一般分为两种:内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按成长过程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昨晚二宝就又上演了一场秩序敏感期的闹剧。
晚上九点多下班回家,爷爷说手机又出问题了,正准备给爷爷看手机,二宝却闹着要回房间,好说歹说把手机问题解决了,我说去趟卫生间,二宝紧紧搂着我脖子不放,于是抱着她一起去了。
进去后我先把她放到门口,等出去时开门去洗手间倒水,准备洗漱,二宝却在里边不出来,而且脾气说来就来,莫名其妙地就又开始哭闹起来。
问她也不说话,就是在那儿扭来扭去地哼哼,把她抱到洗脸的凳子上,她哭得更凶了。
刚开始以为她是想回房间,不想洗漱,但是要抱她回去她却推开我不让抱,我一起身她又哭着不让走。
几番回合下来,我胸腔中的火焰也蹭蹭直往上窜,你这又不让抱又不让走的,到底是想怎么着?
火气上来我不由分说抱起她就往回走,二宝哭得更凶了,在我怀里挣扎着,终于有了动作,手指着卫生间方向。
虽然还是摸不着头脑,但我知道,她是开始“说话”了。于是顺着她指的方向走去,每走几步确认一下,是这里吗?
得到确认后再继续,直到走进卫生间,走到门口我刚才放她的位置,放下她,重新把她抱起来。出门后再把门关好,这才安然度过危机。
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二宝这半天的哭闹,只是因为刚才没有从放下她的位置抱她出来,而是自己先出来了。
清楚原由后,我一时哑然失笑,同时又暗自感慨,二宝的秩序敏感期表现真是越来越明显了。
了解原委后,心中早已怒火全消,多了几分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同时也告诉自己,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理由的,我们觉得莫名其妙,只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原因。
对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切记:
孩子很多时候的无理取闹,并不是她故意和我们对着干,而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我们更需要的是耐心,给孩子提供帮助,而非指责。
我们首先需要端正对秩序敏感期的态度,不要让孩子秩序错乱,同时要满足孩子的秩序感,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作者简介:
85后二宝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爱读书,爱写作。执笔抒心,笔随心动,愿用我的文字,温暖你的灵魂。公众号:灯影听雪(ID:hdxljy),微信:bingxinlandi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