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故事
波斯语课观后感

波斯语课观后感

作者: 随笔集 | 来源:发表于2021-09-02 15:18 被阅读0次

这是根据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改编:在集中营里,一个为了生存而伪装成波斯人的犹太人基尔斯,被急于学习波斯语的德国军官科赫所用,他将一时谎言变成长久活下去的希望,基尔斯不得不创造出一门新的语言教德国军官,他将大量囚犯的名称与物品组合在一起,编织出来一门独特的“波斯语”,在危机四伏,只要稍露马脚就会命丧黄泉的情况下,他靠着谎骗活了下去。  

在这紧凑,紧张又保函逻辑的情节故事下,人的本性的复杂在剧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性是复杂的,电影开始的时候,德国军官科赫呈现出的状态,似乎是个暴虐的人,威胁基尔斯如果骗自己,就立刻把他杀了,但当科赫怀疑他是骗子的时候,却选择让他去采石场做工,而不是真的杀了他,意识到自己冤枉了他的时候,又及时补救,甚至给他吃的让他带回去和牢房里的人分享,后来还不顾军令送基尔斯逃生。他不算一个无情的人,他不想打仗,只想学会波斯语,去德黑兰开一个餐馆。

再看基尔斯是靠什么活下去的:1、善良。在影片开头,饥饿的基尔斯用一块三明治与一位快饿死的同胞交换了一本波斯语书籍,这也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希望。后来在新的囚犯来临时,基尔斯出于同情救一对兄弟,在后来的真波斯族人来了后,哥哥为了报答基尔斯和保全自己的弟弟,不屑于付出自己的生命去帮基尔斯。基尔斯也真的答应了哥哥照顾哑巴弟弟,在迁移过程中放弃了自己能保性命的状态去帮助弟弟。由此可见,善良是人的本性,同时也应征了“好人有好报”。2、超高的记忆力、反应力,智力。能在短时间内靠一己之力创造出一门语言并在面对提问和试探时能够理性面对的人拥有的智力肯定非同常人。而这也是基尔斯活下去的本领,他在初见科赫时随口脱出的语句和在面临无防备的考验以及在被识破后冷静解释“树”和“面包”两件物品的发音相同,并在回去后趁科赫不注意写了一张“树——拉支”放了进去。然后在抽问科赫时特地拿出了“面包——拉支”“树——拉支”的纸条,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打消科赫对自己的怀疑。以及生起科赫的愧疚之心。

而影片的结尾,基尔斯道出了4820位犹太人的姓名后,我想这也是电影指出的意义所在,用波斯语的方式纪念了4820位犹太人发名字,从而道出战争的残酷、也借此来叙述和平的不易。

相关文章

  • 《波斯语课》观后感

    好久没有连看两场电影了,《波斯语课》真的有让我眼前一亮,买之前只是大致看了一眼简介,感觉不错,效果超乎预料。 电影...

  • 波斯语课观后感

    这是根据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改编:在集中营里,一个为了生存而伪装成波斯人的犹太人基尔斯,被急于学习波斯语的德国...

  • 《波斯语课》观后感

    周末的闲暇时间,看了一部老电影《波斯语课》,开始看时并不怎么惊艳,我以为是很老套的二战剧情,但是看着看着,慢慢被里...

  • 《波斯语课》

    影片讲述了在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疯狂追捕犹太人的背景下,犹太人吉尔斯死里逃生的故事。他被逮捕后,阴差阳错让德国军官科赫...

  • 波斯语课

    “当看到太阳缓缓落下山时,人们大吃一惊,因为天色突然黑了下来。”-Noer 这是电影《波斯语课》男主吉尔斯在纳粹军...

  • 波斯语课

    电影《波斯语课》讲的是德国屠杀犹太人期间,一位拿三文治换回波斯文书的犹太人雷扎,为了活命,谎称自己为波斯人,刚好遇...

  • 波斯语课

    故事发生在二战中的法国,一个犹太难民将要被带进集中营,当运送囚犯的卡车驶进一个茂密的树林里时,所有囚犯被德军士兵要...

  • 波斯语课

    【文·艾冰台】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的“波斯语课”,在中央六套的佳片有约中终于完整地看完了。电影的布景和演职员...

  • 波斯语课

    发明一种语言,为了活下去 影片《波斯语课》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犹太青年,他用集中营里受迫害者的名...

  • 《波斯语课》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波斯语课》,德国和俄罗斯合拍,反映的是二战时期(1942年)纳粹残害犹太人的故事,故事根据真实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波斯语课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fk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