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根据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真实故事改编:在集中营里,一个为了生存而伪装成波斯人的犹太人基尔斯,被急于学习波斯语的德国军官科赫所用,他将一时谎言变成长久活下去的希望,基尔斯不得不创造出一门新的语言教德国军官,他将大量囚犯的名称与物品组合在一起,编织出来一门独特的“波斯语”,在危机四伏,只要稍露马脚就会命丧黄泉的情况下,他靠着谎骗活了下去。
在这紧凑,紧张又保函逻辑的情节故事下,人的本性的复杂在剧情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性是复杂的,电影开始的时候,德国军官科赫呈现出的状态,似乎是个暴虐的人,威胁基尔斯如果骗自己,就立刻把他杀了,但当科赫怀疑他是骗子的时候,却选择让他去采石场做工,而不是真的杀了他,意识到自己冤枉了他的时候,又及时补救,甚至给他吃的让他带回去和牢房里的人分享,后来还不顾军令送基尔斯逃生。他不算一个无情的人,他不想打仗,只想学会波斯语,去德黑兰开一个餐馆。
再看基尔斯是靠什么活下去的:1、善良。在影片开头,饥饿的基尔斯用一块三明治与一位快饿死的同胞交换了一本波斯语书籍,这也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希望。后来在新的囚犯来临时,基尔斯出于同情救一对兄弟,在后来的真波斯族人来了后,哥哥为了报答基尔斯和保全自己的弟弟,不屑于付出自己的生命去帮基尔斯。基尔斯也真的答应了哥哥照顾哑巴弟弟,在迁移过程中放弃了自己能保性命的状态去帮助弟弟。由此可见,善良是人的本性,同时也应征了“好人有好报”。2、超高的记忆力、反应力,智力。能在短时间内靠一己之力创造出一门语言并在面对提问和试探时能够理性面对的人拥有的智力肯定非同常人。而这也是基尔斯活下去的本领,他在初见科赫时随口脱出的语句和在面临无防备的考验以及在被识破后冷静解释“树”和“面包”两件物品的发音相同,并在回去后趁科赫不注意写了一张“树——拉支”放了进去。然后在抽问科赫时特地拿出了“面包——拉支”“树——拉支”的纸条,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打消科赫对自己的怀疑。以及生起科赫的愧疚之心。
而影片的结尾,基尔斯道出了4820位犹太人的姓名后,我想这也是电影指出的意义所在,用波斯语的方式纪念了4820位犹太人发名字,从而道出战争的残酷、也借此来叙述和平的不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