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仍然清晰的记得,我人生第一天去上学的情景。
那时,我们村里没有幼儿园、学前班之类的,到了6、7岁,就直接去上一年级。
我去上学那天,一年级的班主任还没有来,是校长代的班。那个校长姓贺,是在我们周围几个村的家长中,口碑最好的一个。
那天他教我们写大字,好像是写几页“一”字还是别的什么字,我记不太清了,写完后给他批阅打分,及格的就可以回家了。
我写完后,拿着本子去排队给他批阅,他给我打了个100分,然后把本子递给我的时候,认真的看着我,笑着说:“写得特别好,你可以放学了。”
这个笑容,和这个认真的眼神,我铭记至今。那是我第一天上学,第一个100分,第一次得到表扬,当然我不是唯一得到100分和表扬的一个,但是当时的那种激动和兴奋,至今难忘。
那天,一直到我离开教室,贺校长都还在教室的角落里站着,弯着腰给小朋友们批改作业,然后抬起头平视同学们,并给每一个小朋友都送上微笑。
贺校长只给我上过这一天的课,之后没多久,贺校长就调走了,但他那个弯着腰的身影、那个平视的眼神,还有那个微笑,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那时尚不懂得,这种“平视”跟别的大人那样“俯视”我们小孩子,有什么不同,我就是觉得很高兴,觉得他的表扬特别真,我就是像他说的那样:特别好!
我很幸运,上学的第一天,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我们那个小山村,教育实在是非常落后了,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
体罚的事情很普遍,家长不仅不会抗议,甚至有些家长还非常支持,觉得孩子就是要打才会乖,还发生过学生因为害怕挨打,不敢来上学的事。
我记得有个女老师,她班上的学生天天挨打,成绩好的少打一点儿,成绩差的天天手掌心都是肿的,整个学校的学生和整个村的家长们都知道她的“特殊教育法”,大家给她编了个顺口溜“王x米(她的名字),铁脑壳,太阳落山不放学……”(用本地方言念出来是押韵的),还把这首顺口溜刻在了学校的柱子上,后来进校的学弟妹们就算没见过这位老师,也能对她的“传奇”事迹信手拈来。
还有一个我无法忘记的人,那是我四年级时的班主任,除了他邋里邋遢的形象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上语文课,课本上讲到“莫高窟”,他不认识这个“窟”字,于是整堂课上,念到这个字的时候,他有时念做“jiao(第四声)”,有时念做“ku(第一声)”,有时念做“gao(第四声)”(这个“gao”音是方言,我们那里把“窖”叫做“gao”),最终,我也搞不清楚这个字究竟念做什么。一直到后来攒够钱买了本《新华字典》,才算是解开了这个谜题。
当了十几年学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老师,有的给过我榜样的力量,他们指给我看那些通过努力就能看得到的未来,影响着我决定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些,给我留下了痛苦难堪的记忆。
我觉得,在很多少年人从小到大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可能比父母的角色还要重要,至少在我来说,是这样的。所以,“老师”这个词在我心里,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儿,其责任之重、影响之深、后果之直接,有时甚于亲人。
大学毕业后,家人、朋友等很多人都觉得,我应该去找一份老师的工作,然而,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一名老师。我对他们说是害怕“误人子弟”,他们都觉得我在说笑,其实这真是我的心里话。
因为“老师”这个词在我的概念里太“重”了,觉得自己不能承担其责。我觉得,教授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告诉学生各种考试的考点,这样的工作我应该可以做到,但是,这不该是一个老师工作的全部,甚至只能算个其中一个比较小的部分。
若像现在的大多数老师那样,仅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然后花绝大部分的时间来填各式各样没完没了的表格,得过且过,这样固然也能过得去,甚至这样一份“铁饭碗”比我现在的工作来说,收入更高更稳定、福利更好、更被人高看一眼。
但我的心过不去,我曾遇到过最好的老师,得到过来自好老师的“言传身教”,我害怕自己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玷污了心中的那份美好。
我也遇到过糟糕的老师,专业不精、为人也让人一言难尽,而我绝不愿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更害怕这样糟糕的我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更何况对象还是孩子。
尤其,我又是个很容易就思想负担过重的人,宁愿别人对不起我,也不要自己对不起别人,“孩子”在我心里,是很脆弱,需要特别呵护的一个形象,而教师,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对孩子负责”的职业。
我知道自己缺点多多、意志不坚,做不到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又不愿意“自甘堕落”,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索性敬而远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