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写作在我们的生活里占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许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妙手著华章。尤其在简书里耕耘的朋友,更是如此。
关于写作的书很多,课也很多。今天我在这里,想通过一位朋友的文章来谈谈写作。或者更精确地说,谈谈写作中我们也会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这篇摆在我们面前作品的文本,我想我们可能更加容易理解些。
单纯来谈写作,可能会比较全面,因为但凡想到之处皆可言之,但失之空洞。拿着一篇文章来谈写作,会比较零碎,因为只有文章涉及的方面才会讲,但也有一个好处,因为有例子在面前,所以显得生动得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阿英姐姐,文章名为《越努力越幸福》,我本来是想写评论,现在就与写作结合起来谈一谈。
我一般评论的核心基本不在于说作者哪里好,当然每个作者都有其长处,每篇作品都有其精彩之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评论的核心更侧重于找出文章的不足,加以分析,有可能的话,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上面追求的目的——怎么样使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基本的思路先从行文句子加以分析,再谈总体结构。
“对着在厨房里做饭的爸爸开心地问道”,这句话在表达上面没有错误,但是可以再简洁一些。叙事性的文学作品,其实可以刻意训练自己表达得简洁,简到无法再简,先做这样的训练,之后可以随心所欲在意思清晰明白的基础上去加以变化,以增加文学性和趣味性。
言简意赅的表达欢快有力,能提升阅读的速度和快感。比如这句可以改为“开心地问在厨房做饭的爸爸”。
“你妈妈每天为写毕业论文的事急得火烧眉毛,估计在书房里吧!”这句里有一个词语是“火烧眉毛”,作者用来形容“妈妈”面对论文着急压力满满的心理状态,这里其实有一点用词不当。为什么这样说呢?“火烧眉毛”的意思是非常紧迫。经常是用来形容当前面对着的一个突发的需要紧迫处理的事件。它所形容的应该是单次的事件。而文中的这句我们试着来压缩一下:“你妈妈每天急得火烧眉毛”,就有了一些感受,如果每天都“火烧眉毛”,就和这个词本身所具有的突发性笔紧迫感起了张力,“每天都火烧眉毛”反而不是“火烧眉毛”了。所以这里换为“坐立不安”可能更加恰当一些,“坐立不安”可以道出“妈妈”因为时间到了而论文尚未完成的那种压力山大的状态。
在这里我们谈一下写作的用词,在写作中是会出现这种用词不当的情况。究其原因,第一是对所用词的词义没有理解正确,词本身是一个意思,而我们对它的理解,有些知其然,却未能知其所以然,所以用得时候就出现了偏差。第二个原因是对所用的语境没有认真的思想和体会,想起一个词,觉得大概差不多,就用上去了。
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有如下方法,其一对所用的词要尽可能深入地清晰地掌握。只有掌握的正确,才能正确地应用,这其实是语文的基本功。其二是一篇文章写好之后,不着急发表,再三回头仔细地检查,对不确定的词需要重新查询确定。如此认真地对待它,在词语的准确运用方面就会有大的提升。
接下来我们再注意一下爸爸的话。上一句说“估计在书房里”,下一句说“她下班回家进书房后,就没有出来过”。“估计”是大概之意,可能,表猜测,不太确定。而“就没有出来过”表示很确定,我没看到她出来过,是在书房里呢。就看到这里爸爸的话前后出现了矛盾。这也是我们写作中容易犯的毛病。
写作中要注意前后一致。无论是作者本人的叙述的观点,或者是陈述的事实,或者是虚构的情节,前后都要求一致。如果当读者读到了矛盾之处,就会降低对文章的欣赏程度,很可能本来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因为前后不一致,就使文章大为失色。
如何来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呢?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在写作中要想象出画面感,以作者阿英姐姐的这篇文章为例,写的时候,先让自己进入这个家中,成为家中的角色,把每个情节和对话都在脑海中过一遍。也就是所谓的“移情”,把自己代入进去,就不容易出错了。当轮到爸爸说话的时候,自己就进入爸爸的角色,当女儿问的时候,因为脑海中已经有一个事实,照着事实说就好了。如果笔下的人物设定本身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即本身是豪爽的,或者吝啬的,或者心情坦荡的,或者疑神疑鬼的,只要把性格也代入进去就好,这样无论他想的或者他说的,都会比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回到这篇文章,爸爸知道妈妈是在书房里,先把此事实确定,当女儿问起的时候,就不会说出“估计”的话。
其次就是写好后仔细地检查,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的错误,只要认真一点。不只是检查有没错别字,还要看遣词造句,还要对情节与逻辑进行再次的梳理。
“顺路说一下5分钟后就有晚饭吃了”中,“5”用“五”代替,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简洁些,“叫妈妈五分钟后出来吃晚饭”,对话如果不是发自古代的咬文嚼字的书生,都可以尽量生活化些。
这里出现了一个动作场面的描写,女儿端着一杯水到了妈妈身后,跟妈妈开玩笑吓唬妈妈,说有毛毛虫,这大概是妈妈最软的软肋,所以妈妈闻言弹跳而起,把女儿手中的这杯水连杯带水都砸在了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于是电脑黑屏。
这个设计本身很好,在角色以为重要的事情上制造阻力,引起冲突,引发了读者们的关注,也方便引起之后的插叙,要道出妈妈这么看重所写论文的原因。不过在动作的设计上却出了一点问题,我们来看一下。
作者描述“女儿蹑手蹑脚地走到妈妈背后”,这时候手里端着一杯水,因为她要吓唬妈妈一下,所以可以想见,这杯水的位置是不会超越妈妈身体,如果给妈妈眼角的余光发现有水杯出现了,这个玩笑就无法进行下去了,而妈妈正在用笔记本电脑写论文,笔记本是在妈妈面前的桌子上,请注意这两个细节。其次当女儿说“毛毛虫”的时候,妈妈从“座位上弹跳而起”,脚用力,身体应该是向上,很可能是向后向上的方向起来,这时候手臂由本来伸在前面的打字状态,向后收缩,碰到了女儿的手中的杯子,杯子脱手的方向应该是主要是向后,略微带点向上,笔记本是在妈妈前方,与杯子距离按照一般的人的打字习惯坐姿来看至少相隔五十厘米,又受到了向上和向后的力,所以不可能砸在笔记本的上面。因此这个动作的设计本身出现了问题。
写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动作描写,尤其故事和小说中,准确地描绘心中想要表达的画面是非常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其实在画面描写之前首先是发生在自己大脑中的动作设计,究竟如何发生才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以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好的设计加上准确的语言描写让整个画面生动精彩,使读者看得津津有味。
动作的设计与表达必须合理与自然,这里个人提一个小小建议,可以修改为:玲子进了书房时,妈妈正拿起旁边放着的的水杯要喝水,但是拿起水杯这一幕刚好被妈妈的身体挡住了。玲子喊:“桌子上有只很大的毛毛虫”,闻虫色变的妈妈下意识扔掉水杯猛地站了起来,杯子和水倒在了笔记本电脑上面,电脑屏幕马上罢工。
“女儿捂着脸进了房间。”前面都是以“玲子”记之,这里也应该是玲子。第三人称的口吻保持到底,“女儿”这样的具有关系的称呼只应该出现在爸爸和妈妈的心里或对话里。
“好心当成驴肝肺”用得非常好,非常生活化。日常生活中其实大家口头流传有许多精辟的民民间用语。熟悉和掌握这些用语,会使文章生动自然接地气。
“她又报名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成了公司越来越优秀的财务人员”中“越来越优秀”的使用不是太恰当,因为基本上一个人只要在一公司呆得久了,态度又有些认真的话,业务越来越熟悉,肯定会“越来越优秀”。而“海丽”不同于此类,她是在不断地学习,可以改为“进步最快的”或者“出类拔萃的”。这里就涉及到写作中用语准确的问题。
写作中牵涉到语言的准确度,因为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是由字词和符号组成的。在选择词语的时候,大概会发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合上下文,A和B和C都可以用,用哪个都差不多。另一种结合上下文,用B比用C准确,而用A又比用B准确,就要选择最准确的。这也是一个平时积累的过程,平时如果积累不多,就要在文章写文后多做推敲,写完了也可以放一下,几天以后再看,或者请朋友过过目,提出修改意见,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就会使文章越来越无可挑剔。
“居然在‘倒春寒’的季节冻得手上长了冻疮”这里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有在此时间内的长冻疮经历,因为按照常识来说可能有点问题。冻疮的产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倒春寒”则不是最冷的时候,是春天到了,本应该暖和了,结果又冷了起来。这个时候的冷,比起春天应该有的温度来说是冷的,然而与严冬相比还是暖和的,加之又是在室内,所以至少了我看了以后有疑问——数九寒天没长冻疮,春天居然长了,修改的建议是把“倒春寒”去掉,就放在最冷的寒冬,就容易解释得通了。当然,如果作者确实有此经历就是合理的了,因为常识只是一般条件下的情况,而生活有时候真的不一般。
最后来看一下文章的结构和标题。文章原来是顺叙,冲突最后才产生。一鸣老师建议作者改为倒叙。这个建议非常好,因为顺叙的话冲突最后产生,前面就容易让读者失去焦点。而改为倒叙后,一开始就发生母女之间的冲突,读者自然会想,论文为什么重要,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因为带着这样一份心理,阅读后面部分就会比较认真和专心,这就是因为结构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多加注意文章的结构。
文章在写完之后,甚至写作之前,都可以思想一下,我这样的结构是否可以,是不是有更好的结构。顺叙,倒叙,插叙,都可以考虑,哪一种效果更好些。
文章一开始因为女儿一个玩笑引发了冲突,由冲突开始叙述“妈妈”坚持学习的人生,给读者们带来了正面的鼓舞,所以标题“越努力越幸福”是比较恰当的。时光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把在妈妈身上的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总结了出来,除此之外还表达了在我们的家里虽然会有冲突和误会,但爱和关心总是亲情的基调。只要有关系,一切都没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