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74450/d954a3576f721333.jpg)
我喜欢上了一档国产综艺节目。
是的,国产的,综艺,电视节目。
就是前段时间被刷屏的《见字如面》,节目质量、口碑自不必多说,只有一句话:没看的赶紧看看,简直一股清流, 沁 人 心 脾 。
放上的这一段我认为是年度最精彩的飚戏之一,我反反复复看了5遍,终于忍不住写下这篇文章。
张国立和王耀庆的演绎,老辣,抓人,让人看得忍不住点头。可是最令人感动的却是信件本身的内容,黄永玉与曹禺,两位大家的书信往来。
那个时候的信件,文采,底蕴自然不多说,而尤为令人叹服的是深刻的情意与期盼,“我是如此的仰慕和尊敬你,所以我要骂你。”
1983年,黄永玉59岁,曹禺73岁。
两位都过了天命之年,不是什么冲动的小伙子,但是黄永玉在给曹禺的心中写道: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释、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而当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中国戏剧协会的主席曹禺这样回复:
“你射中了我的要害”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4450/9532cfd3b8f4cfc3.jpg)
张国立读出那句“永玉大师”的时候,我的心都跟着颤了一下,欣喜,惭愧,惊讶感觉好像都在里头。
好难得啊,难得在于有不过见了两次的朋友会写出这样的信来骂你。
好难得啊,更难得在于收到信的人完全不觉得被诽谤反而“我反复地看,唤出我的妻女一同看。”,甚至装裱起来,以此为戒。
能耿言直劝的朋友是谓“诤友”。
而这样的朋友,我好像没怎么见过了。
我们说闺蜜,说损友,说好朋友,说酒肉朋友,却独独缺了这个“诤友”。
原因简单,这两个字太严肃,太重,对双方都是不轻松的事情。开口规劝的人要不怕他开口直言会让你们的友谊就此破灭,听着这重话的人,要能不恼羞成怒,反而虚心接受。
“活着都这么累,谁有空担这个风险和你说这些,别逗了。”
“我干什么管你屁事啊,瞎废话那么多,你谁啊谁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4450/e929a0b0995eb2da.jpg)
我曾数度尝试过开口规劝:“其实,我觉得你这样不好…”
“哦,可是那是我的选择啊”
“啊?嗯,你高兴就好。”
我无心谴责谁,多管闲事总是不招人喜欢的。每个人有自己生活的自由,别人不需要你开口,再多话想说,也要当个哑巴。
可我多希望有一天我走入歪道,又陷入魔道之时有人能狠狠的骂醒我。
告诉我:“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一点也不喜欢。”
谁开这个口,我请谁喝酒,一杯倒也要和你喝到天亮。
人为什么会活得越来越愚昧?
只听自己愿意听的,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网友评论
换个角度看,这就是书信的魅力,若二人见了面,怕是这话也说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