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要跟儿子的外教班主任座谈,我都没有做什么准备,从公司出发火急火燎地就到了幼儿园,还不知道老师会谈些什么自己又如何回答,心里不免忐忑不安。
外教老师是个非常热情的美国人,年纪轻轻,非常积极主动,让我莫名地生出许多好感。
气氛也变得融洽多了。
我的听力没有那么好,但差不多也能听得懂,我的口语不好,但基本想表达的也能表达出来,所以这基本上算是一次互相认可的交流。
儿子的好习惯坏习惯,优点缺点,从老师的口中获得很多的信息,我就知道儿子在家里的那些坏习惯不可能在幼儿园表现不出来,一旦被证实了我才没办法心存侥幸地认为在家里的那些糟糕表现并不是特例。我眼睁睁看着儿子接触很多新东西又学会很多新东西,但那些不好的习惯却如影随形,摈弃不了。
这次座谈会,挺有收获,让我忽然觉得儿子已然不是一个依附在我们身上的单纯地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感的小精灵,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步入了一个小社会,在那里他要摆脱父母对他的包容和溺爱,他要试着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融入到集体中,所以就需要学会自律,学会分享,学会观察别人的情绪,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只有这样,才能成长,成长不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需要经历挫折,甚至痛苦,爸爸妈妈没办法帮他去承担,替他做了只会让他的脆弱性更明显,让他不能自如地适应外面多变的世界。
等到有一天,儿子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能够拍拍胸脯说,该来的就让他来吧,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我觉得,这正是我的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