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台湾人生格局的修炼印象台湾
如果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台湾…

如果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台湾…

作者: Skimble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22:52 被阅读17次
如果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台湾…

2017.9.21

  来台湾一个礼拜了,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像阳明的山岚一样新鲜。

  早上很早阳光就窸窸窣窣钻进复式宿舍阁楼的窗缝里,晚上接近午夜12点窗外还有刚结束社团活动的同学骑机车下山回家突突的声音,我个人尤其偏爱夜晚不断电的喧嚣,偏爱他们这种不计时间成本,热情到几乎有点出格的热血。

  这一次我几乎是不带目的来的,本着不抱期待才有收获惊喜可能性的心态,但其实说的难听点,我几乎是从大陆落荒而逃的,台北恰好成了我逃离繁重课业和对立精神压迫的一处喘息之地。

  在校两年,我看起来很忙,协会工作,课业学习,身体锻炼,社交聚会,期间重重迷茫累积触底反弹后决定转专业,但随之而来的是加倍的繁忙和孤独,我由此陷入痛苦不堪的境地。

  很小的时候我看见身障人士沿街乞讨,会不自觉捂住眼睛,怕看到他们残缺的、奇形怪状的肢体。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二十岁的我再遇到非常棘手或令我不安的各种问题,依然还是一样只会掩耳盗铃,以为只要自己不睁开眼去瞧薛定谔那只箱子里的猫,那只猫总会落得一个好结局。但结果是眼睛是捂住了,铃却不会消失,恐惧从我其他的五窍里漏出来。

  所以,总而言之,我是来避难的。

  而台北提供了一个给避难人士最好的礼遇——热情而又克制。让我不必因为外来者身份过分紧张的同时,在他们身后得以窥见自己:可以假装忘怀,但不能停止自我思考。

  昨天去参加了两岸交流会的大陆书展,看到一本挺怀旧的书《我们就这样听歌长大》,作者是张明,列举了80年代很多红极一时的歌手和作词人——印象中有黄耀明和林夕,我特地去柜台问能否出售,工作人员回复我因为是会场展品所以不能出售,有点可惜。

  台湾重版权意识的程度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差不多,书都不便宜,刚来时的确有点惊讶,一本二手的课程教材动辄800台币(折合人民币180左右),完全不像大陆那样二手书论斤称,所以这里的二手书店文化发展也比较成熟,很多隐蔽的二手书店自成其风格,慰藉了很多读书人一书难买的同时也慰藉了他们的荷包。

  虽然我有点不习惯,但相比大陆薄弱的版权意识导致文艺创作者屡受侵权和作家间丑闻频出的抄袭事件,我内心还是选择尊崇这种重视版权的文化氛围,电子书是方便,但很多流传千百年的人类思想结晶,如果太容易获得,反而会削减它的原有思想价值。

  太容易获得的东西,大多数人会忽视它的珍贵性而不加以好好珍惜。

  所以台北的书店文化很浓郁也不奇怪,很知名的比如诚品书店,大部分时间都是人头攒动。在电子书籍不怎么流通的情况下,纸质书就成了民众唯一获得完整知识体系的途径,所以即使半夜走进诚品,依然可以发现有很多人在这里默默埋首看书,这样的文化体验,在我看来尤为珍贵。

  下了课晚饭和朋友在文大旁边一家刚开门的店里吃麻辣燙,走进去发现可选择的食材很少,蔬菜只有花椰菜和切好的袋装丝瓜,还有很少的高丽菜摆在店门外,我和朋友开始第N次质疑台湾有非常多美食这回事,什么一转角就可以巧遇百年老店,三代传承秘方小吃之类云云,我们甚至揣测所谓的美食是不是只是台湾人自吹自擂一厢情愿的结果。

  来这才一个礼拜但每天吃东西都很艰辛,号称美食天堂但其实看来看去原材料也少的可怜,烹饪方式也无非那么几种,江浙菜又主打精致鲜美,我的胃早就在各种餐厅的润物细无声下变得极其挑剔,所以往往出现点很多剩的更多的情况。在想吃而不得的时候,只能靠7-11的快餐和甜腻爽口的凤梨酥度日。

  所以看见店里的同学捧一碗和我面前这碗相似的干糊糊的面肉混合物,很难忍住内心『明明有更好吃的食物啊这个麻辣烫真的很一般』的无声呐喊。

  所以看座位旁边的妹子小心地啜吸面条,面条粘稠得和肉挂在一起,但她看起来吃的很满足。我碗里是和她没有区别的咸菜、甜不辣和花椰菜,但吃的人却是两个不同心境。

  有时候看的多走的远也未必幸福,起码此刻旁边的台湾妹子比我这个“观光客”幸福的多,她不用计较还有没有比她面前这碗更好吃的麻辣烫,她只需要知道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这碗面是好吃的就足够了。


2017.9.22

  今天去台大走了走。

  台大校门不很大,上面插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往里再走就是很长很宽的一条椰林大道,很有海岛气息,但也是真晒,走了半程我就有点受不了想找荫地躲躲,和台大今天的太阳相比,阳明山上的太阳只能用温柔来形容了,不过也是因为在山顶待久了,要说台大的太阳和七八月份浙江的烈日比起来,终究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因为太阳太晒,我们很粗略地逛了一圈,踩了几个点——总图书馆、校史馆和台大出版中心(书店),还顺便在图书馆旁边的学餐解决了午餐。

  总图书馆,远看很气派,建筑偏欧式,红砖绿草地相得益彰,拱门具古典气息,楼顶挑得很高,冷气开的很足,足到让命悬一线的我们立刻起死回生。虽然校外人员登记后也可以放行,但我们同行有四个人,所以即使柜台的老师很耐心地给我们解释如何登记,为了少给他们增加工作量,就没有坚持继续往里走。路过的时候瞥了一眼内部陈设,一楼座位上摆了一盏一盏的民国银行灯,绿色灯罩瞬间俘获四颗文艺少男少女心。

秉持着逛到哪算哪的原则,我们在台大出版中心逗留了好一会,碰到一个买日语教材的清华交换生,因为没带现金所以没法买书,于是同行的一个女生把自己身上几乎所有的现金兑给了她,这可能也是支付宝在台北最有用的一次…

  我们在出版中心和校史馆磨蹭了挺久,蹭着冷气问东问西,管理的老师和学生依然温温柔柔,用软糯的台语一一解答,校史馆的值班老师上了点年纪,我们临走还和我们搭腔寒暄,问我们从哪儿来,去了哪,得知我们是交换生后,她问我们要待多久,末了我们要走了,她很郑重其事地用台语说:“我记住你们了,再见。

  说到底还只是这座城市的观光客啊,即使是交换学习,也只是在这里停留一段日子,连我们自己在逛书店的时候也无意识,只选了几个纪念品买,还特地一一加盖了门口的印章,对自己观光客的身份认同毫无障碍。反倒是这个和我们攀谈的大学校史馆的阿嫲,会仔细替我们熨帖异乡生活的细小褶皱。

  回程时发现台大学生排队不比文大学生夸张,一般在大陆,见到大家都井井有条地排长队,可以预见不是排网红奶茶就是买iPhone手机或者各色潮牌店,再多就是明星见面会演唱会之类。

  在这里,你看到很长的队伍,只要往开头找,十次有九次都是公车站牌。

  在这样一个氛围里,所有人都会身体力行提醒你要排队,上下楼梯要靠右,爱心专座即使空着也不坐,时刻礼让身障者…不止口头上的全民共识,行动上也没有任何争议。

  不需要多久你自然就习惯无论是坐公车、坐捷运、乘电梯、还是去便利店买东西都自觉排队,排队几乎可以算做每个台北人的日常。

  晚点我们转捷运去了西门町,观光客很多,在H&M门口等人的时候,西门町正门口有一对宣扬F.L.G的老夫妻,一台推车上挂着一些反动标语,轮播着我从没见到过的视频,视频我没细看。

  他们拿着F.L.G笔记本到处找路人签名,自然的像是这处的一个街头商贩,路人也没人会特意盯着看,我巡视了几眼就偏过头去,这个文化语境下的民主游行示威有如家常便饭,旁观者不需要过分赞扬羡慕也不需要过分指责厌恶。

  民主与自由,与国情和文化语境息息相关,毕竟在今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对于民主自由的定义,标准不一也实在很难去评判到底是民主进步还是后退,也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罢。

如果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台湾…

相关文章

  • 如果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台湾…

    2017.9.21 来台湾一个礼拜了,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像阳明的山岚一样新鲜。 早上很早阳光就窸窸窣窣钻进复式宿...

  • 我眼中的台湾

    台湾——祖国的宝岛,如果你问我对于祖国最遗憾的是什么,那我的回答就是台湾还没有收复。我很想很想去那个虽然不大,但是...

  • 我眼中的台湾

    从历史课本、电视电影、书刊网络等信息获取中,我想象着台湾的样子:风景秀美、物产丰富、地域狭小、经济发达、各种政斗…...

  • 我眼中的台湾

    台湾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能这是第一次认认真真去思考着这个问题。在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上,台湾就是一段怎么也绕过不...

  • 我眼中的台湾

    我最终还是一个人去了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台湾 2018年1月5日我在我的朋友圈发了以下的内容,立了个Flag.当...

  • 如果你想喝绿茶,龙井毛峰碧螺春。 如果你想喝红茶,祁红滇红金骏眉。 如果你想喝乌龙,台湾乌龙铁观音。 如果你想喝黑...

  • 我眼中的台湾(续)

    关于物价: 1.总体物价水平没有感觉到高于大陆我所去过的地方。除了导游介绍的台北房价。 2.个人特别喜欢的一点是不...

  • 我眼中的台湾电影

    对于台湾电影,素来就有亲近偏爱之情。 60年代70年代的台湾电影,应该算是琼瑶的天下,多以...

  • 台湾自由行|我知道你想去台湾很久了(上)

    暑假,阴差阳错,我没有去尼泊尔,去了台湾,报名了一个义工组织,在台南做义工一个礼拜~ 充分利用了入台证,最大限度的...

  • 我眼中的台湾(旅游篇)

    说起台湾,我首先想到的是“宝岛台湾”的称谓。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大约有200多座山峰,最高海拔395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台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yk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