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期,音乐的魔力就已被记录在策。《论语》中记载,孔子在齐国听了一曲《韶》,这首曲子实在太美妙了,竟然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766621/01751fe2234a80e4.png)
音乐美到这种程度,也算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了。但其实,我怀疑音乐之美与其说是一种共识,不如说它只是一种个人的生命体验。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写过一段很精彩的音乐描述: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之所以如此打动白居易,除了音乐之美外,大概“天涯同路人”的成分也不容忽视吧。毕竟,听音乐是一种个人体验。
宁波大学王蕾老师在“音乐与健康”中讲过很多音乐治疗疾病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一位就是靠古琴治愈抑郁症的欧阳修。
![](https://img.haomeiwen.com/i766621/30c2d14151a1a326.png)
欧阳修竟然得过抑郁症?是的!欧阳修不仅得过抑郁症,还颇为神奇地痊愈了!关于此事,欧阳修曾写过一篇《送杨寘序》的小文,文中提到: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文中所说的“幽忧之疾”其实就是抑郁症的古称。欧阳修称自己得病之后就退而闲居,以期病愈,但并没有因此缓解。直到后来跟随朋友孙道滋学习古琴,在古琴的陶冶下,“幽忧之疾”才得以痊愈。
其实,中世纪的欧洲也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
最有名的大概要算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国王得了严重的抑郁症,我们大概也能想象出他的颓丧和生无可恋。各种治疗举措都无任何进展。他甚至已经到了不顾国王威仪的地步,蓬头垢面披着睡袍就在屋子里乱晃。
无奈之下,皇后伊丽莎白就请来Farinelli唱歌给国王听。如此唱了一阵,国王渐渐好转起来,后来竟然可以正常起居了。这就是皇家的好处,能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据为己有。Farinelli的演唱从此就成了皇家晚间固定节目。据说,Farinelli10年来每晚都唱同样的4首咏叹调给国王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766621/85678a03e48e9663.jpg)
最著名的一首歌是《任我流泪》,我也听了一遍,却并没有什么感觉,也许音乐疗法很需要身临其境吧。
除了陶冶情操和疗愈抑郁症之外,古琴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神奇妙用:退敌。究竟古琴是如何发声退敌的呢?
最明显的例子:空城计。这你当然是听过的。《三国演义》95回写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https://img.haomeiwen.com/i766621/a35f6d40c0708120.png)
心机boy诸葛亮靠一首古琴曲骗过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这事儿历来很受推崇,但是历史学家说了:这事儿并不是真的!
但有一件事却是真实无疑,而且就发生在近几年:
英国海军用小甜甜布兰妮的歌吓走了索马里海盗。据英国海军军官说,索马利亚海盗对西方音乐极度厌恶,所以英国海军就放了小甜甜布兰妮的歌,果然成为驱敌利器。
无论是古琴还是小甜甜布兰妮,都能吓退敌人,可见音乐还真是可以退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