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赵小敏嫁人了!
这个消息像一阵疾风瞬间席卷了整个村子。一夕之间,所有人都知道赵小敏嫁人了,那男的条件不错,还是个“青头”(青头:没有结过婚的男子)。
张大婶想起这件事还愤愤不平,咧咧地对着河岸自言自语的骂,似乎想借着风把声音送到李老头耳朵里去。
只见她两手叉腰,声如洪钟:“那李老头脑壳遭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难不成前两天涨水淹把脑壳淹了咩?给他儿娃找这么个扫把星还带两个拖油瓶,是不怕克死了没人送终哦!”
要说张大婶为何愤愤不平,以致对李老头恶语相向,这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十点左右,正是农村吃早饭的时间。赵小敏背着一岁的小女儿钱雪在灶房做饭,突然听得当门(当门:泛指房屋正前方不远的地方)干活儿的老公钱小强传来一声凄惨的喊叫,远远就看到钱小强已经倒在水田里了。
赵小敏一边骂钱小强不中用,一边背着女儿急匆匆的往田里赶。
几家邻居也听到了声音,纷纷赶来。
钱小强已经死了,几圈电线在他身上缠绕着,身体黑紫,头发上冲,显然是电击致死。顿时尖叫声四起,胆儿小的直接吓跑了,胆儿大的还知道掏出手机报警。
赵小敏看着钱小强,没有言语。
没一会儿警笛声响起,警察来了,勘验现场,纷纷表示可惜。原来这钱小强大清早去给稻田放水,还背着电线圈在田里走,漏电,电死了。民警处理了现场,还不忘向周边的老百姓宣传用电安全常识。
邻居帮着把钱小强搬到堂屋,亲戚们开始张罗下葬的事情,一切有序进行。
赵小敏和她六十多岁的婆婆刘坤娥守在钱小强身边,六神无主。这些是男人的事,他们女人家不懂。
小女儿在背上啼哭,赵小敏吼了几句,把女儿放下来,解开衣服喂奶。这时候六岁的大女儿也由亲戚从学校接回来了,背着书包在钱小强面前跪了下来。
不到半年,六口之家,如今只剩下两个女人和两个孩子了。
02
钱小强下葬后,以钱大友为首的钱家亲戚坐下来,开始安排赵小敏和刘坤娥的事情。
钱大友做主,钱小强刚买没多久的摩托车被一个亲戚一千块钱买走了,收割机被另一个亲戚一千五百块钱买走了。家里凡是大件的、女人用不上的东西都被亲戚“贱买贱卖”了。
算下来,加上葬礼上收的礼金、政府的丧葬补贴和民政救助金,再扣除各项花销,还剩了两万三千多块钱。
钱大友看着桌上的现金,问到:“坤娥啊,去年大国才死,现在小强也去了,你囊个(怎么)打算啊?”
刘坤娥哪能有什么打算,她这一辈子都没什么主意。她爹说钱大国勤劳肯吃苦,可以嫁,她就嫁了。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钱大国管着,她每天不是在家煮饭带娃,就是在土里干活儿,连不到三公里远的集镇也一年难得去一次。
去年钱大国死了,家里是钱小强管着,存折本在哪里她都不知道。就得这么个儿子现在也没了,她和儿媳妇又合不来,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刘坤娥只得讷讷道:“他大伯,你看下囊个整嘛(怎么办)?”
钱大友早已料到她会这样说,转头又问赵小敏。
赵小敏今年23岁,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大女儿6岁,小女儿1岁。她原本是嫁了隔壁村的周德贵。不到一年,周德贵骑摩托车出去干活,晚上占道撞了一辆大货车,抢救无效,死了。只是他本身属于无证驾驶,不占理,又没买保险,也没什么赔偿。
婆家人想起死去的独生子就骂她几句,说她寡妇命,克夫。但那时候赵小敏还怀着孩子,婆家人倒是不敢把她怎样。等到孩子生下来是个女孩,就直接把赵小敏连同女儿赶了回去。
过了半年,同村的大婶给赵小敏介绍了“青头”钱小强,赵小敏带着女儿嫁了过来,倒是过了几年清净日子。
钱小强原本是个聪明孩子,可惜十几岁的时候发高烧,脑子烧坏了,木讷讷的,不灵光,看着也是一表人才,三十几岁还找不到媳妇儿。
据说赵小敏脑壳也不太好使,还带着个女儿,两家一合计,半斤八两,两个人将就着凑一起了。
谁曾想祸从天降,去年钱大国才得癌症死了,前后不过半年,钱小强又死了。
赵小敏看了眼刘坤娥,没说话。
钱大友也不急,慢慢说道:依我看,娃儿还小,你们两个女人家也没囊个挣钱的法子。这钱就由我们钱家帮忙保管,留给两个娃儿以后读书用。
钱家其他亲戚纷纷点头,几个人拍板定了:钱大友拿一万块,其他两个亲戚各拿五千,留着三千块给刘坤娥和赵小敏做生活费。
众人散去,刘坤娥和赵小敏终于发话了。头等大事就是分房子:以堂屋为中心,各占一半,用柜子把门抵死了。第二件事就是分钱,赵小敏带娃,拿两千,刘坤娥拿一千。婆媳俩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03
钱小强才下葬几天,就开始有人给赵小敏介绍对象了,毕竟年轻嘛,现在农村娶不上媳妇儿的也多。
第一个是隔壁镇三十几岁的青头,来家里住了几天,不知怎么就回去了。刘坤娥见赵小敏这么快就公然招男人回家,气得吼了一句:“你嫁人,你嫁人我也嫁!”
然后婆媳俩都开始找对象了。
很多人给她们介绍对象,也不知道是抱着什么心理。
邻居张大婶是个寡妇,她儿子不争气,三十多岁的人,好不容易带了个姑娘回来,还因为喝醉酒把人打跑了。钱小强一死,她就盯上了赵小敏。只是她和刘坤娥不对付,拉不下脸上门去说道。
看着这么多人给赵小敏介绍对象,也着了急。前前后后托人给刘坤娥和赵小敏提了几次,一直没得到明确的答复。
这婆媳俩心里也有计较:刘坤娥是不想儿媳妇天天在眼皮子底下转(转:走动),赵小敏是见识过张大婶家儿子那打人的狠劲儿,这意见倒是难得一致了。
赵小敏最终嫁了李老头家的独生子,三十几岁的人,挣钱是个有本事的,家里一大栋新房子。据说存款还有十几万。条件这么好,为啥找不到对象?那李正华是个闷葫芦,一天说不了几句话,之前介绍了好几个姑娘都受不了他这脾性。
赵小敏和刘坤娥答应了,李老头生怕煮熟的鸭子飞了,赶紧让他老婆去给赵小敏买了新衣服,又请了村主任做见证,给了钱家一万块钱,就带着赵小敏去把结婚证给领了。前后不到两天时间,就板上钉钉了。
等张大婶收到赵小敏结婚的酒席通知,愣是气得跳起小脚破口大骂。
这时候,距离钱小强去世,不到一个月。赵小敏新嫁,顺带着,把张大婶得罪了。
04
原本赵小敏是想把小女儿钱雪留给她婆婆刘坤娥的,毕竟,这是钱家唯一的血脉。再则,她带着两个女儿嫁过去,心里也没底。
刘坤娥一口拒绝了,钱雪又不是孙子,没理由自己养。这一岁的娃儿她也不好带。婆媳俩达成协议,刘坤娥适当负担些钱雪的费用,赵小敏便带着两个女儿去了李老头家。
刘坤娥也不闲着,赵小敏都嫁人了,她也开始张罗着给自己找老伴。一个邻居介绍了隔壁县独居的王老头,比她小几岁。两人见面后,就定下来了,只是都一把年纪了,没去领结婚证。
六十几岁的刘坤娥突然就开始打扮起来了,从前镇上都不去,现在没事就往隔壁县跑,像个初入爱河的小姑娘。
她家那从来没扫干净过的地,也能看到本来面貌了,三天两头还能看到一排洗了的衣服晾在院坝晾着。
刘坤娥找老伴,顺带着,又把张大婶得罪了。
现在张大婶不仅骂赵小敏,连着刘坤娥一起骂。她那没出息的儿子更是被她骂出去打工了。
时间久了,张大婶也觉得没意思,翻来覆去都是那些词儿,没点新意。再说这刘坤娥三天两头的经常出门,没人听她骂。
倒是刘坤娥不计较,给张大婶介绍起老伴儿来。
这一来二去,张大婶竟然真的找了个老伴儿,竟文秀起来。也不骂人了,还经常和刘坤娥拉些家常讲些经验,俨然一对好邻居。
这爱情啊,还真是神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