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商业管理观察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日更67|做品牌,还是做商标?

日更67|做品牌,还是做商标?

作者: 飛妃1224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20:18 被阅读12次

    不被消费者优先选择的,不叫品牌,叫商标

    最近很多朋友反映,我的产品质量和外观都比某品牌要好,价格还比他们便宜,为什么销量就是上不去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模拟一个场景。假设我们现在需要买一台空调,格力卖2000元,而旁边一个人和你说,我就是格力的生产厂家,我们的空调和格力的一模一样,只卖1500元。这时你会怎么选择呢?

    我会选择格力,因为是知名品牌,质量好,服务好,售后好。而你的品牌虽然便宜500元,但是我怎么知道你说一样就真的一样呢?为了去了解你们的设备是否一样,我可能要花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出去的也许价值1000元,远大于便宜的500元了。

    我们再来看上面的问题,为什么销量上不去呢?

    是因为你的用户对你的产品,不了解,不信任,不偏好。

    所以,他必须花大力气在很多产品中比较,“交易成本”自然就提高了。

    想要降低交易成本,就要把“了解,信任,偏好”从你的产品中提取出来,装到一个容器里。这个容器越满,你的客户就会越毫不犹豫地购买你的商品,交易成本就会大大下降。这个容器,就叫做品牌。

    品牌的英文是Brand,古挪威文的意思是“烧灼”。古代人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欧洲手工艺者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上烧灼标记,以便识别,于是就有了 “品牌”。如果产品好,用户就会把他的喜爱,积累在这个烧灼的标志上,省去“搜寻、了解,信任”的过程,直接购买。对这个“手工艺者”来说,就节省了“交易成本”。

    品牌是一个容器,一个装载消费者“了解、信任、偏好”的容器。越是从了解,到信任,到偏好,这个容器的价值就越大。不能被消费者优先选择的,不叫品牌,叫商标。

    现在的个人品牌为什么这么火,是因为互联网减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成本。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他的受众,只要你能够解决别人的困难,你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品牌。

    那要如何建立品牌呢?

    努力是必须的。但努力之前,你首先要想清楚,你打算往“品牌容器”里,注入:1)品类价值,也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还是2)品位价值,我比别人更显得你有档次;还是3)品质价值,我的质量是最好的。

    第一,往品牌容器里注入“品类”价值。

    品类指的是,你做的产品,和别人不是一类。你解决的是也许很细分,但是很独特的需求。你希望你的客户,在这个细分的品类选择上,因为对你的了解,而越来越信任,最后产生偏好。比如“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饮料无数种,但是王老吉创立了一个“品类”,然后通过广告、营销、赞助综艺节目,不断往这个容器里注入品类价值,让消费者最终产生偏好。特劳特甚至根据“品类价值”,提出了著名的“定位理论”。

    第二,往品牌容器里注入“品位”价值。

    品位价值比较感性。有些人特别喜欢一个品牌是因为它的品牌故事,比如Chanel创始人香奈儿女士的才华、名利、恋情和女权思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也有人喜欢的是品牌背后的设计模式,比如说LV包包经典耐看的图案,GUCCI时装的性感奢华;还有人喜欢品牌带来的同伴认可,比如戴上万国手表让朋友们觉得他很有品位。品位价值,甚至产生了我们在第20期讲的“凡勃伦效应”,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第三,往品牌容器里注入“品质”价值。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无印良品在1983年应运而生。无印良品的口号是“物有所值”,强调“品质”价值。它的产品拿掉了商标,包装设计非常简洁,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降低了成本和价格。强调“去品牌溢价”,仅突出品质的无印良品,今天反而因此成为了著名品牌。我们提到的海尔,显然,他的“品牌容器”里,满满的都是品质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67|做品牌,还是做商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gf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