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慢慢的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我第二次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还是个不知母辛苦的养在深闺的少女,而现在,却是一位历经养儿苦累的妈妈。同样的感动,感动于作者字里行间对孩子的细腻与情深。
从华安八个月大开始写起,将儿子的牙牙学语的惊喜,认识世界的过程,亲子共读的乐趣 ,有孩子后生活的变化,甚至到婆媳之间的相处,夫妻之间的矛盾,儿子与妈妈之间的情深都用温情的委婉的语言徐徐道来,宛如小溪潺潺的流水在你心间淌过。
还有牵动社会的幼儿园的选择,二胎之间的相处模式,都在龙应台的笔下一一记录下来。在普通人眼里带娃的一地鸡毛,却因为她热爱生活,享受母亲这一角色的双眼里熠熠发光。
一,和儿子的相处
书籍的封面,是作者儿子安德烈走在缤纷落叶上,低着头儿,可能在聆听鞋子踩着枯叶沙沙的声音,可能是在观察落叶中的小虫子。世界如此美妙,对于初出人世不久的孩子来说,太多的东西等着好奇的他们去探索。
给他们时间,停住我们的脚步,和他们一起去探索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只蚂蚁,一个下水道井盖,一个水坑......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小世界。
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
是这样的,妈妈必须要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
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在龙应台的笔下,世界就以一个孩童的眼光一一展开,一条普普通通的路上,太多东西,让当妈妈的都讲不过来。安安在学说话的时候的可爱与童真都让每一个做妈妈的感同身受,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认识这个世界。
安安在四种语言中长大,也让我们看到孩子的语言天赋是无穷的。妈妈会给他读童话故事,读水浒传,还有很多和孩子温情的小细节。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嗯——”小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
字里行间都是孩子和母亲之间浓浓的爱。
二,和婆婆的相处
作者的婆婆是个外国婆婆,和她的相处还是有异于一般的婆婆。
婆婆不愿意将本子送给媳妇,媳妇也明白她的念头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界限分明。
也直指中国家庭的婆媳相处的诟病,婆婆地位尊贵,而初生的婴儿属于整个大家庭,不单纯属于他的妈妈。所以大部分时间婆婆说了算。婆婆也更容易因为自己为老得尊的心态介入夫妻生活,而产生矛盾。
而西方家庭就不一样。孩子的母亲有最大权利。
她婆婆会说,“当然,决定还是在于你做妈妈的。”
如果所有婆婆都这样,中国千百年来男人头疼的婆媳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和丈夫的相处
本来以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才知道,其实,全世界都一样。母亲对家庭的付出永远要大于男人;女人追求事业的难度永远要大于男人。
这些也构成全世界妻子和丈夫之间的矛盾。
不过,作者的丈夫也有不同于中国男人的大男子情结。
在作者的医生建议由她丈夫进行结扎,本来以为这是件很难说服丈夫的事,结果:
爸爸耸耸肩:“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去结扎嘛,怎么这么啰嗦。”
四,和二胎的相处
对于二胎的出生,作者是和老大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让他来接受这个弟弟。从陪妈妈孕检,认识宝宝的得来,听妈妈大肚子里头的声音,弟弟从肚子里出来会带给他一个礼物。
可是,对于弟弟的接受,还是有点难。而妈妈也给他最大的理解与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妈妈就知道了,现在需要的不是语言。她把安安抱起来,搂在怀里,像搂一个婴儿一样。
只是看到你刚刚去抱弟弟那个样子,你一直亲她,看着她笑......我觉得你比较爱弟弟.....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育儿上还是有落入传统父母的俗套。
该刷牙的时候不刷牙,先哄再劝,再发脾气,威胁“一、二、三”,然后老大挨打了。
还有刻意感动。
你看见没有?妈妈满头的白发,都是累出来的,你替我想想好不好?妈妈老死了,你就没有妈了......
其实只需要没有任何脾气,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如果不刷牙,就没有早餐吃哟。就不用管孩子了。坚持执行就好了。
流水时光中,华安现在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了。他和弟弟的母亲以一种安静地、潜移默化的方式,把他们教育成了“像一棵小树一样正直”的人。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已快走过半生。
网友评论
我用一辈子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