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走近非洲》还谈到了环保问题、低碳生活问题。他们说,非洲很环保,你随便一看,那一片地就可以建高尔夫球场。一个去旅游的女生说:‘这树怎么长的这么帅啊?随便一棵树都长得这么帅,跟画里似得,随便拍一张都可以做明信片。这的确是一种很奢华的感觉。那些非洲人天天都在享受这种奢华,但他们感觉到的是贫困,没有钱。路上,老看见那些非洲的小孩子,天真浪漫地跟你挥手,让你觉得这里的民风好淳朴啊,好像在示意: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其实他们是向你要东西。吴伯凡拿起相机就给他们拍照,他们先是不停的摆手,然后伸出手来,吴伯凡给他们一人一块糖果,他们就高兴地蹦起来。可是糖果还没有放到嘴里,跑来几个比他们个子高的小男孩儿把他们按到在地上,把糖果抢走了。在旅游中,你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你自然就会想到,人类应该保存这么一块净土,关键是这片净土对我们文明社会的人来说是净土。我们可以去消费,坐在酒店的阳台上数星星,那是个3D的星空,能清晰地看见银河,各种星座清晰的跟电脑里的一样。你之所以能看到一个3D的星空,是因为这个地方没有工业,天空没有受到丝毫污染。非洲人可能会说:“我们不要什么星空,那是你们的。”你拼命地讲环保,他们可能觉得,你是不是没有良心啊?
你过的这么好了,你这么有钱了,你来讲环保。我们这个地方要是上两个污染项目的话,我们说不定跟你一样有钱,旅游者去欣赏这片美景,欣赏这种低碳的生活的时候,是坐高碳排放的飞机去的。
我觉得梁东和吴伯凡两位先生说的话很有启发性,对于我们教育者尤其重要。现在学校都在讲环保,很时尚,很高尚的样子。环保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环保讲成“有钱人的环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有分歧,原因就在这里。环保首先是有钱人提出来的,他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了。人烟,有人才有“烟”自古以来“烟”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标志物,后来“烟”太多了,人们才想起减少它。虽然环保对整个人类都有利,但若马上按照富人的标准搞环保,对有钱人好处更大一些,而对穷人,对穷国是有伤害的。富人巴不得你永远不发展,一点不搞工业,好永远作为他们的旅游观赏地。我们教育者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公正,地球需要公正,不能只顾富国、富人的利益。富人已经占尽了先机,占尽了便宜,搞环保的时候,他们本应该做更多的贡献才是,因为在发展工业、污染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得利最多,如果说污染是造孽,他们造的孽份额要大得多,他们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小心孩子们跟着富人的强调鹦鹉学舌,因为很多时候富人控制着传媒,掌握着话语权,他们的声音比较大。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多角度,站在不同的立脚点看待环保这件事,否则人文关怀就会蜕变成“富人关怀”孩子们就会失去关怀弱者的人类良知。这是个德育的大问题。
读后感:屁股决定脑袋,放眼全球,整个人类的贫富差距,和生存的环境的差异性就不用多说了。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但是又要注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类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当前的相对幸福的生活是很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有人说是祖国强盛赋予我们的。这个说法有点笼统了,请问祖国强盛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我想就很难回答了。我们如果不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可能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科技发展,与经济的交流是维系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支柱。而文中的非洲却由于地缘问题,一直都处于全球的相对落后的状态,当然每个国家都有类似的贫困的人群,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整个人类的问题,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是有责任和义务来消除这种贫困,让国家内部和全球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而当前人类社会的种种的争端,还有极端分子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谁愿意挨饿受冻,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和一种不安全的状态?
所以人类要想走上排除所有纷争和干扰而一心一意的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让科技和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当前的制度和一些思想还是需要辩证的发展。那么利益既得者,会不会愿意站在大的格局和高的层次来思考问题,放弃私利,做出更多的公益性的贡献呢?我看我们国家比起国外是远远做的不够的,这个也是由于传统文化的问题造成的。所以我们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了,但是如果思想跟不上来,文化和制度也不跟不上,那么矛盾就会激化。这也是必然的趋势。文章表面谈的是环保问题,其实谈的是社会问题,是整个人类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