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开智的一次分享中,阳老师提到了在年轻的时候要多做一些更难的事情。乍一听很有道理,再一思考就会感觉很茫然。
年轻人做什么才是更难的事情呢?
年轻人为什么要做更难的事情?
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走进一本书《黑客与画家》。
1. 为什么要做更难的事情
书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描述了什么才是更难的事情:
如果你有两个选择,就选比较难的那个。如果你要选择是坐在家里看电视,还是跑步,那就出去跑步吧。这个方法有效的原因可能是遇到两个一难一易的选择时,往往出于懒惰的缘故,你会选择较易的那个选择。在意识深处,你其实知道不懒惰的做法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个方法只是迫使你接受这一点。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就能得出为什么要做更难的事情:因为不懒惰的做法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而选择更难一点的则是让你能够更加的容易的去接受一些。
拿学习为例,是学一个简单的解题技巧,还是沉下心来学习底层原理呢?从快的层面,可能是解题技巧更讨巧一些,但是从大周期的学习来看,这个解题技巧可能只会适用这种类型的题一个点,而底层原理则能覆盖一个面。做更难的事,从大范围来看是在更加的省力。
2. 什么是更难的事情
既然要做更难的事情,那么什么才是更难的事情呢?
在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遇到两个一难一易的选择时,我们去选择那个更难的。怎么来界定更难呢?下面就以读书为例吧:
你可以选择躺在沙发上读书,也可以边读书边做笔记;
你可以选择读书做笔记,也可以选择读书之后写一篇书评;
你可以读完后写一篇书评,也可以试着寻找书中其他的链接,去试图更好的和作者对话;
你可以试着更好的和作者对话,也可以尝试着把作者的内容内隐,沉淀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每一个都是难易的组合,而每一个稍微难一点的事情,都是对自我的挑战和完善。
3. 怎么做好"更难的事情"呢?
做更难的事情要注意些什么呢?
其实有两个标准可以衡量: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什么是可测量性呢?简单来讲就是你做的这件事情能够对你产生多大的价值。还是以读书为例,它是让你能够开心了一下,还是能够改变了你的想法,再或者是知道了你的行为?对你的收益用什么能够测量。是带来了金钱的收益还是影响力的放大。
什么是可放大呢?简单来讲就是这件事情能够给你带来的持续价值是什么?比如说以你的作品为计:程序员的代码可以一次开发,普遍适用。作家的作品,可以持续的产生价值和影响力。所以说可放大性也就是让你的作品能够在长时间周期里能够持续性的发酵,持续性的产生价值,并且能够尽可能的影响更多的人。
4. 再问为什么做?
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下,文中说的【不懒惰的做法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个好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除了能够让我们克服惰性之外,更多的是在构建起一个门槛。因为更难,所以才会是较少的一些人在做,因为一些较少的人在做,所以才会更好的形成一些护城河。
如果说要给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呢?
做事情,做难的事情;
做更难的事情,做能有自己护城河的事情。
附:《黑客与画家》书中的卡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