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末尾,古本上有两句话:金紫万千能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两句很重要,关于这些女子的故事也绝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爱情和婚姻悲剧,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要写这些女子的才能,而且绝不局限在文才诗才画才等方面,他刻意要塑造出具有管理才能的杰出女性,也就是赛过男人的脂粉英雄。除王熙凤之外,他还花大力气写了贾探春。贾探春理家,遇到的情况那比秦可卿丧事要复杂多了,面对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积蓄已久的矛盾冲突的一次次大爆发,贾探春克服了自己因是庶出而遇到的特殊困难,其管理才干得到了充分发挥,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探春虽然是赵姨娘生的庶女,但她从不认命。虽有女儿身,却有男儿心。她自小勤学苦练,于书法一道小有成就。她所居住的秋爽斋,开阔大气,常年不见脂粉香,反而是名帖字画、砚台毛笔等常伴左右。元妃省亲之时,曾命弟妹们为大观园写诗题词。众人做诗完毕,她又特意嘱咐探春誊录这十几首诗,传给外面的贾政等观看。可见,探春的书法,在家里也是得到认可的。
在古人眼中,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可以为家族做一番事业。即便是庶子,成家后也仍然可以居住在家里,是堂堂正正的爷。但女儿就不同了,到了适婚年纪,总要被嫁出去,到婆家肩负起相夫教子的家庭重担。她们的人生,是没有太多可能性的。探春再要强,似乎也无法抵挡自己作为古代女子的命运。所以她才会悲伤地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探春不像普通的闺阁少女那样逆来顺受,而是在贾府竭尽所能地表现出不输男子的志向,对家运更有超出一般人的眼光。她做的所有改革,都是真心为这个家好。她对家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全部化在了她的言行中。当凤姐带着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时,宝玉被凤姐护着,宝钗和黛玉被挡在事外,惜春明哲保身,迎春则懦弱无争,毫无存在感。唯有探春气势汹汹地等在门口。
探春是聪明的,也是清醒的,当她看到甄家被抄家,再遇上自己家“抄检大观园”,她敏锐地察觉到,贾府已经开始从内部瓦解了。这一出闹剧,表面上看是寻贼,搜的是仆人,实际上不过是贾家各方势力的斗法,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一下,互相看笑话。这样的家,还是家吗?贾府从根上就烂了啊!再多的新政也无力挽回贾府大厦将倾的颓势。探春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
曹公给探春的判词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远嫁的结局,对探春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她可以远离贾府这一乌烟瘴气之地,去新的地方开启她新的生活。她大气的眼界和格局,或许会帮她在一个更合适的舞台,发挥出一片新天地。
贾探春赞
可爱者不必可敬,可畏者不复可亲。非致之难,兼之实难也。探春品界林薛之间,才在凤平之后,欲出人头地,难矣!然秋实春华,即温且肃,玉节金和能润而坚,殆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者也。其光之吉与?其气之淑于?吾爱之旋复敬之,畏之亦复亲之!
祥光缭绕,瑞气氤氲,文中之牡丹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