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父母反应孩子有问题,这终于盼来一个反应父母问题的孩子。
孩子说,妈妈的问题挺简单的,就是总看他微信。不过最近症状有点加重了,最近妈妈总模仿他的语气替他回微信。
孩子很善良,问的很委婉:那是我的微信啊,那是我的朋友啊,再怎么说也带有一点隐私的味道吧,妈妈能不能尊重一下啊?
这是个男孩子,今年10岁了。
脑袋里有句话,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了,说一个人跟坏人在一起是没有压力的,因为他坏你可以比他更坏;跟好人在一起是有压力的,因为你不能坏了,还要努力和他一样好,而无论是不能坏了还是要变好,都是挺难的。
面对一个善良的孩子,必须得把这事给他解释清楚,要不然就对不起孩子的善良了。
那问题来了,孩子真的有隐私、有隐私权吗?
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了:说你有,没有也有;说你没有,有也没有。因为从根儿上说,一个孩子没有保护自己隐私、维护自己隐私权的能力。自己的隐私、隐私权能不能得到尊重,就只能看别人(妈妈)的脸色。
《孙子兵法》是这么说的: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说就是《我的祖国》里那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自己的安危,自己的权利,只有当自己有实力、有能力保障的时候才是算数的。
那爸爸妈妈具备什么条件才有可能在孩子自身没有能力的时候也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呢?
理论上说,需要父母头脑中有隐私(权)、尊重的概念。这就好比只有一个人头脑中有了“红灯停、绿灯行”的概念以后,见了红绿灯才有可能遵守。
但现实生活中似乎不是这样。我的母亲不识字,可她从没有窥探我隐私的兴趣。像我母亲这样的没文化或者低文化水平的母亲大有人在,相信她们对儿女的隐私也不会有多大兴趣。更准确的说,可能她们也想知道儿女的所思所想,但她们不会用这种不合适的方式。
相反,自我做咨询以来,还真是见过好多高知女性,就是喜欢扒拉孩子的手机,还有的还喜欢扒拉老公的手机。相信她们一定知道隐私(权)与尊重为何物,但就是这么任性。
如此看来,一个人拥有这样的概念还是挺难的,绝不是说认得几个词汇、看过几篇文章就能理解、就能身体力行的。
一个人的欲望,比如父母想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是没有什么对错的。能分对错的,是满足欲望的方式。而我们对孩子所谓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孩子、教会孩子用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那这位妈妈,你用这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监督,合适吗?是不是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好多父母这时候会说:我们关心的不是孩子的隐私,我们是怕孩子交友不慎,是怕孩子年龄小犯错误。
作为父母,当然应该了解孩子,当然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但方式方法不能错。
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动机,什么是行为,决不能动不动就用动机的所谓正确——我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去掩盖行为上的错误。说句极端的话,哪怕你的动机是错的、是邪恶的——简单说就是你怎么想的,只要在行为上做对了,只要孩子在你正确的行为指引下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就已经足够了。最怕最怕的,就是好心办坏事。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慢慢长大了,该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什么是尊重了。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