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忙碌中,突然想到再看《老子》,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就是隔了一年半载后又想念它了。人不同,心不同,看《老子》也看出不同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4f075d0bda4d3f77.jpeg)
有人看出的是心灰意冷的避世隐遁,有人看出的是全篇的阴谋诡计,有人看出的是玄妙幽通的道理,我看出的是当下的沉思宁静。
人最怕什么?怕出现在意识中的妖魔鬼怪,怕无所事事中的心浮气躁,怕胡思乱想中的各种担惊受怕。
能够翻开一篇文字,看到意蕴悠远耐人寻味的哲理名句,品茗细饮。对其中二三句话来浮想联翩,思量今生前半段所见所闻,推想今生后半段所信所行,是一奇妙有趣之事。
怀着功利心开卷是最无趣的阅读,所有书籍都变成了字典,没有了在字里行间中的美丽邂逅。因有一心念牵引,在阅读时就容易急躁,虽能集中精力专攻所需部分,却也丢掉了领略全书风貌的佳机。
看《老子》中讲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以往也没有太注意这一篇,今晚读起来,内心不知名的被其吸引。是被“道”的容纳所吸引吧。
道能孕育万物,能够在万物之中蕴含,又是万物周而复始运行的那条不变的轨迹,不就是在于道的这种容纳吗?只有如同道冲一般,用而不盈,才能活出人所持有的大道。
近来反观自我,发现有自满的不良状态,“我执”在尝试攻破我的精神世界。以前不曾觉得看到文字有多大的排斥,依照喜好先做一番论断,而不是细细读来理解其中微妙思想后再做选择。又或是,一股急躁的热流开始在我周身蔓延。
今晚读《老子》很是及时,帮自己退火降燥。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2705/40853031c387307e.jpeg)
我一直想不到如何形容这个宇宙最初的那个存在,“吾不知谁之子”完美的把第一因的位置巧妙的表达了出来。“道”无需它生,只是本然的存在。这不妨也说明了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所具有的一点灵光,这点灵光就是对“道”的继承。道不是创造了万物,道只是演化成了万物,故道就在万物之中。人心中自有道在。
不同的学科只是用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专业术语表达了“道”的存在。我更喜欢把人所有的这一点灵光称之为人格。一个人活出他真实的人格,就是活在“道”中。一个人如果活在他人的语言中,那么就湮灭了自己的灵光,而成了走在他人道上的傀儡。
教育就是发现。教育就是发现每个人内在道,每个人内在的那一点灵光。诗人就是要写诗,因为诗人内在的道要演化出诗歌来表达;数学家就是要推演,因为数学家内在的道要演化出关系式来表达。是教育帮助诗人发现自己是诗人,帮助数学家发现自己是数学家。
我不相信任何人是全能的,但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关键是要发现任何人内在的“道”所要演化的方向及领域。
网友评论